在城市化加速發展的今天,不少農民選擇離鄉進城尋找新天地,然而在這樣的浪潮中,卻有人選擇重新回歸農村,承包荒山當農民,創客張淼就是這么一位返樸歸真的人。
2008年,正在城里建筑工地當土建施工員的張淼,決定回鄉承包泉港區前黃鎮老鼠田山。早已習慣了鋼筋水泥和收入穩定的都市生活的他,此時卻要把所有積蓄押到山地上。
泉州三朱新巖農業綜合公司 張淼:“當時有個想法,如果我有一個基地,我可以養一些雞鴨牛羊之類的,回頭搞一個小的農家樂,過一下美好的田園生活。”
承包山頭只是張淼當時的一個副業,主業仍是土建施工員。他向公司請了3個月假,走遍整座山,開山路、通水電、養起了黑山羊。
張淼:“發現羊存活率很低,這個問題非常嚴重,到后來查明了原因,原來我當時選擇羊圈,我沒有選擇靠南背北的一個場所,直接導致早期養羊的失敗。”
當時,三朱茶場的原場長朱師傅找上沮喪的張淼,提議放棄養羊,恢復經營老鼠田茶場,種上巨尾桉。
張淼:“他說了茶場輝煌的歷史,當時這個紅茶的質量非常好。他一直勸我說羊不好養,干脆舍棄吧,種一些巨尾桉,收入又快,而當時我接觸網絡上的信息,感覺巨尾桉不好,就堅決說巨尾桉我一定不種。”
巨尾桉可以不種,但老茶樹卻可以煥發新枝。老場長的話讓執著的張淼重新認識了這座山。前黃老鼠田的茶場里種有本山、毛蟹、梅占等多個茶種,這些原產于安溪的品種優良,在同一緯度的泉港前黃老鼠田上如魚得水般生長,但時局變化,加上村里人進城打工,茶場荒置了幾十年。50年樹齡的茶樹淹沒于兩米高的雜草中,這撥開雜草都難于尋覓的茶樹,卻吸引了張淼的心。
張淼:“那時候我在海南省打工,好幾個晚上失眠了,再這樣下去的話會受不了,我就做了一個決定——辭職。”
辭職后的張淼重新回到農村,成為了一個全職“農民”。不過他稱自己是新農民,這個新在于“有新思想,有新理念”。他開始到處拜師學茶藝、學管理。
制茶師鐘杰鋒:“被張淼堅強執著的心感動,決定在這邊跟他一起管理這片茶園。”
制茶師鐘杰鋒現今幫張淼管理著茶園,可一年前他還勸張淼不要做茶葉,因為這行業的市場開始顯現低迷,可張淼的一再堅持打動了他。但執著的張淼不是一味蠻干,他把自己的“新思想”融入到管理中,做原生態的農業,讓農業回到最“土”的狀態。
張淼:“比如說我的牛、羊在茶園悠然地吃草,產生的糞便又給茶園當肥料,這是一個,第二個有羊可以除草,立體的一個循環,通過這個讓整個山產生生態的一個循環經濟。”
養殖牛羊、栽種柿子園、經營茶場,張淼走上了生態農業的發展模式,他以老鼠田的諧音“老子田”來命名茶葉商標。秉承老子崇尚自然的理念來發展自己的企業。同時,他改變“獨身奮戰”的模式,引進“公司+農戶”模式,從“獨樂樂”到“眾樂樂”。
張淼:“崇尚自然生活是我人生的追求,我創業的過程既是分享了自然、享受了自然,同時給大家提供一系列綠色的、健康的農副產品,讓大家在閑暇時有一個休閑的好去處,去體驗勞動的樂趣、分享健康,讓大家走近自然、靠近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