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年前,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創辦廈門大學之初,中文系即為學校首批建立的學科。5日,從五湖四海返回母校參加廈大百年華誕的中文系校友們,相逢五老峰下,芙蓉湖畔,追懷往昔,暢敘未來。
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攝
4月5日,從五湖四海返回母校參加廈大百年華誕的中文系校友們,相逢五老峰下,芙蓉湖畔,追懷往昔,暢敘未來。100年前,著名愛國僑領陳嘉庚創辦廈大之初,中文系即為學校首批建立的學科。圖為中文系百年慶活動現場。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 攝
“在百年老系的今天,期許廈大中文弘揚魯迅先生所代表的人文精神,重新登上人文學科的高峰,再次成為人才薈萃之地。”廈大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楊春時作為教師代表發出肺腑之言。
廈大創辦伊始,秉持校主陳嘉庚、校長林文慶“首重國文”之辦學理念,中文成為學校首批建立的學科,一時間,陳衍、魯迅、林語堂、沈兼士等學術大家,名流薈萃,引領風騷。
廈大人文學院院長朱菁稱,這為廈大中文奠定了雄厚的學術基礎,深刻影響了中文人的氣質。
楊春時說,魯迅先生1926年在廈大中文系執教,雖然時間不長,但這個時期卻是魯迅思想發展和文學創作的重要階段,堪稱是“廈大一面光輝的旗幟”和“中文學科的靈魂。”
一百年來,中文系師生以“自強不息,止于至善”校訓為綱,孜孜以求,筆耕不輟,在語言、文學等領域開疆拓土。新中國成立后,一代又一代知名學者推陳出新,將廈大中文系的教學、科研推上一個個新高度,進一步提升廈大中文系在全國的學術影響力。
在廈大黨委副書記全海看來,百年來,廈大中文學科形成追求真理、注重實學、崇尚創新、鼓勵爭鳴的自由開放風氣,且立足東南,面向世界,為日漸成為國際學術研究的重要基地而不懈努力著。
回首百年發展歷程,廈大中文血脈一直在不斷延伸,不僅培養數以萬計的優秀畢業生,為國家和社會輸送大量知識精英,注入蓬勃向上的新生力量,也推動著多領域的思想解放和文化創新。
官方統計顯示,目前,廈大中文系擁有3個本科專業,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2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和1個博士后流動站,正朝著更完備的學科建制努力。
如今,學業有成、活躍在社會各個領域的中文精英棟才,為百年中文薪火相傳、再拾輝煌的感恩反哺之舉,未曾停歇努力。
在當天中文系百年慶之際,三位系友捐資數百萬元人民幣,繼“鼓浪勵學金”之后,發起設立又一個中文專項基金——廈門大學中文系學術發展基金,期望為百年中文煥發新生添磚加瓦。
“長江后浪推前浪”,廈大中文系78級校友、長期供職于國家外經貿部、商務部的專家張國慶感慨地表示,“希望后浪比前浪更有動力,更加出色。”(中新社記者 楊伏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