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圖吳薇
我們這個行業‘擇一件事過一生’,干得越久,積累的經驗越豐富。現在因為社會的發展,年輕人考慮到成長平臺的大小,頻繁換工作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對于我來說,故宮已經是全世界鐘表收藏最多、最精彩的地方,這一行干得越久越喜歡,干得越久越不可能離開。
鐘表師王津:沒想到自己成了“男神”
打開具有實時評論功能的視頻網站“嗶哩嗶哩”,你會發現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已經被點擊播放了數百萬次。從近5萬條“彈幕”中可以看出,這部紀錄片的主角之一——故宮鐘表修復室王津師傅,備受年輕粉絲的追崇。這位氣度儒雅、在故宮工作了近40年的宮廷鐘表修復師,如今在網絡被親切稱為“故宮男神”、“故宮鄭少秋”。日前,王津接受本報記者采訪,讓我們來看看“男神”是怎樣煉成的。
紀錄片《我在故宮修文物》火了,在豆瓣網評分9.4,您也成了深受年輕人喜歡的“故宮男神”,您之前想到過嗎?
想不到啊,哪兒想得到。我不怎么上網,不知道什么是“豆瓣”,也沒上過“嗶哩嗶哩”,我的徒弟亓昊楠有時候會把網上的評論轉述給我。現在年輕、精神的偶像很多,說我是“男神”,我覺得這都是故宮和文物的魅力感染了大家,大家喜愛的還是文物修復本身。
電影《我在故宮修文物》上周也被正式搬上銀幕公映,您參加了多場宣傳活動,有什么感想嗎?
我參加了北京、武漢、南京、杭州、上海、沈陽等多地的點映見面會。來看點映的,很多都是十幾歲、二十幾歲、三十幾歲的年輕人,有的是“三刷五刷”,可以看出來真的非常熱愛這部電影。我覺得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讓我覺得文物保護事業的未來充滿著希望。
與這么多觀眾的面對面接觸中,您被問到最多的問題是什么?
被問到最多的還是“怎么才能進故宮修文物?”“怎么才能當您的徒弟?”《我在故宮修文物》火了以后,聽院長說,今年有一萬多人報考故宮博物院的崗位。大家關注故宮、喜歡文物修復,我感到非常高興。不過,想要進故宮,大家還是多留意故宮博物院網站發布的招聘、報考信息,看看你的專業適不適合。我個人的建議是:真心喜歡最重要。
怎么看待現在的年輕人頻繁跳槽的現象?
我們這個行業“擇一件事過一生”,干得越久,積累的經驗越豐富。現在因為社會的發展,年輕人考慮到成長平臺的大小,頻繁換工作是可以理解的。不過,對于我來說,故宮已經是全世界鐘表收藏最多、最精彩的地方,這一行干得越久越喜歡,干得越久越不可能離開。再干不到五年,我就到了退休的年紀了,如果身體允許,如果故宮需要我,我還是會繼續留下來貢獻力量。
您怎么看待“工匠精神”?
我認為,所謂“大國工匠”的精神,就是一個行當的從業者把自己的工作做得更細致的追求,一種精益求精、力求完美的精神。這種“工匠精神”不僅僅局限在“手藝人”之中,各行各業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