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在層流床里的汪熙媛非常配合醫生的治療,很少會哭鼻子。
每周一是市兒童醫院血液內科最忙碌的時候。昨天,記者在科室看到,醫生們早上7點50交班,20分鐘后開始大查房,10點半查完房就開始做骨穿和打鞘,13個醫生一直忙到下午2點40才做完最后一個患兒。桌上的午飯早已經冰涼,顧不上放到微波爐里熱一熱,他們隨便扒了兩口又忙開了。
因為太忙,醫生們還沒看到《9歲男孩李想化療27次勇闖生死關》的報道。“但病房里患者的家屬們都看了。”該科副主任熊昊告訴記者,“李想一家的堅守引起了很多家屬共鳴,不親身經歷,真的體會不到那種痛。”
說起這些白血病患兒家庭,熊昊言語里滿是疼惜。他說,每個白血病家庭都會經歷絕望—掙扎—信心—希望的過程。白血病的治療之路非常艱難,家人惟一能做的就是接受和面對現實,配合醫生并堅守,才可能有絕處逢生的希望。
從絕望到鼓起勇氣面對
再堅持4天,5歲半的汪熙媛第一個療程的化療就結束了。
汪熙媛在層流床上已經住了26天。數著日子,望著簾子里自己整理衣袖的孫女,63歲的奶奶丁世慧的眼睛一下就濕了。
今年11月30日晚,已經低燒了3天的汪熙媛晚飯剛吃了兩口,就跟奶奶說自己喉嚨疼吞不下。擔心是扁桃體炎,奶奶和爺爺帶著她從古田打車趕到了家附近的醫院。查血結果出來了:白細胞25.6萬。老兩口抱著汪熙媛,掉頭就往武漢市兒童醫院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