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認有“強迫癥”才越畫越好
緊張忙碌的工作并沒有影響他待人的熱情和直率的性格。隨著采訪的深入,他身上認真、勤奮、努力的特質也隨之顯露。
今年上半年,邵振興開始作為主刀醫生進行手術,畫畫也是從那之后不久開始的。“解剖是外科醫生的基礎,所以要不斷復習,使腦中的記憶更清晰。”
據他回憶,第一幅畫是今年9月份花了一個小時完成的。邵振興做事追求完美,用他自己的話說“有點強迫癥”。“剛開始僅僅是為了復習解剖,加深記憶,后來就慢慢變成了自己的小興趣。一開始畫了兩幅,覺得很難看,但我這個人就是一旦做了,就想把它做好,于是就越畫越仔細,越畫越認真,到最后畫得我自己也滿意了,就隨手貼到了朋友圈和微博,沒想到會引起別人的注意。”
建議跑友根據自身條件量力而行
北醫三院每年的就醫量不言而喻,運動醫學科作為全國頂尖科室,去年一年的手術量將近7000例,邵振興擔任住院總醫師的一病房,一天的手術量就在15至20臺,邵振興一天要參與五六臺手術。“這對于醫生而言,是成長最快的一個階段。”邵振興說。
據了解,近些年來中國運動醫學領域的門診量和手術量都保持著非常高的增長率。隨著全民健身的興起,人們紛紛投入到健身大軍中,隨之而來的病癥也在逐年攀升。面對這一情況,邵振興深有體會,“拿最普遍的跑步來說,近幾年因為跑步來看病的人一直增加。跑步,尤其是馬拉松式的長距離跑并不適合每一個人,運動跟個人體質、運動方式和頻率息息相關,一定要根據自身條件循序漸進。”
對于跑友,邵振興也給出建議:一是降低體脂含量,同時增加肌肉力量,尤其是大腿部位股四頭肌的肌力,因為肌肉在高強度的運動中對膝關節中韌帶軟骨的保護非常重要。二是高強度運動前做好熱身,時間在30至40分鐘。此外,運動中膝關節等出現問題要及時到醫院就診。
故事
用連環畫為患者解答疑問
邵振興透露,有一幅關于踝關節的鉛筆畫其實背后有一段故事,是畫給一個好朋友兼患者的。“有個朋友從小就經常崴腳,有段時間腳踝走時間長了會感覺到疼痛,就來找我看,我查了下她全身的韌帶都比較松弛,對于全身關節韌帶松弛醫學上有個評分叫Beighton評分,我這個朋友幾乎是滿分9分。”
“幸運的是通過進一步的檢查,她腳踝一些主要的韌帶都沒事,關節軟骨也都還好,所以我就開玩笑和她說:就你這關節松成這樣,以后就告別劇烈運動吧。她之前知道我會畫一些解剖方面的圖,所以就對我說:要不你畫一張我有問題的部位,讓我也知道自己哪里有問題唄,所以就畫了那幅踝關節的鉛筆畫。”
從那之后,邵振興陸續畫了10幅畫,朋友還為此送了他一套100色的彩色鉛筆。他告訴北青報記者,最近的一幅畫是上周末完成的,當天值完夜班,早上回到家,便拿起筆畫了3小時,算是完成了迄今為止最滿意的一幅。“畫畫現在對于我來說,就是一種放松。有些職業可以把工作和生活分開,但是這對于醫生很難,即便休息也不可能完全做到把病人忘掉。”
當被問到畫完了人體結構,還準備畫點別的嗎?邵振興笑著說,“我畫的肯定是我最近比較關心的東西,人體真的太復雜了,畫了某一個剖面上的肌肉肌腱和神經血管,其他層面還有很多可以畫。一個人要想畫完是不可能的,但我會堅持畫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