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次給我媽打電話,我媽都會跟我介紹她在廣場舞上又認識了哪些新舞伴,又新學會了哪些表情包,雖然這些跟自己都沒有什么關系,但是只要靜靜的聽他們講一講,他們就很開心了,”易信網友“勿忘心安”表示自己與父母的聊天過程更多的時候是傾聽父母聊自己的生活。
易信用戶研究中心分析表示,在年輕人與父母的溝通中,父母更多的是主動關心女子的近況,而子女對父母的關心大多都已經習以為常,但多可以理解父母的用心,在沒有話題的情況下,溝通演變為更多的傾聽。
父母“一頭熱”致溝通尷尬頻發
在父母與子女“模式化”的溝通中,相比子女,父母的噓寒問暖及對子女近況的關心,更顯加主動。但由于父母缺乏對年輕人周圍的潮流文化的熟知,在年輕人的社交中,父母的強行關心則顯得格外突兀,導致父母與子女間尷尬頻發。
易信網友“心里懂”自爆“老媽在催婚這件事情上真的是堅定不移,各種拜托親友,各種相親安排,其實都可以理解,畢竟也是為我好,但是開場都是別人誰比我小都結婚了,或者就是誰家又生娃了,每次聽到這種別人家,感覺就辦法聊下去了,太尷尬”。
結合調查結果,易信也票選出了與父母溝通過程中,令年輕人最尷尬的5句話,分別為:
NO.1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NO.2我這都是為你好
NO.3我們以后就指望你了
NO.4你再不結婚就沒人要你了
NO.5你怎么這么不懂事
除了以上的話語引發的尷尬外,在調查過程中,易信用戶研究中心還發現,很多潮爸潮媽為了與孩子有更多的交流,也學習了qq,微信,易信等等社交軟件,但由于自身接觸的信息不全面,也經常引發一些尷尬場景。其中,父母使用表情包的風格,最讓年輕人感到“有特色”。
易信用戶研究中心呼吁年輕人要多理解父母的封閉性和局限性,多多關照父母在想什么,父母的生活方式怎樣能更充實、快樂,積極同父母分享自己周圍 的新鮮事;父母要學會去理解年輕人的個性化、接近年輕人豐富多彩的生活現狀,父母與子女共同向對方靠近,家庭溝通才能變的更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