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從頂樓18樓開始往下排查。18樓、17樓、16樓……民警敲開每一戶的家門,基本上住戶們都在家里和親戚吃團年飯。民警客氣敲開各業主家門后,禮貌的表達來意,也得到了業主們的理解和支持,大家紛紛獻策又或幫民警分析樓層結構、鄰居大致情況。
不過,很快民警就掌握了一些線索。當民警尋訪時,正好有幾個小朋友在樓道玩耍。看見民警到來,有位小朋友喊道:“小王(化名),你的求救信真的把警察叔叔喊來了!”只見從一戶家里跑出來一個八九歲左右的小男孩。看見民警后,男孩又立刻跑回了家里。
模仿電影寫求救條
民警先是詢問了其他的小朋友,孩子們說,這張黑色的求救布條就是小王寫的。小王在當天下午3點左右寫好布條,丟下樓去,事后還將此事告訴了其他小伙伴。沒想到,孩子丟出的布條真的引來了民警。
民警敲開了小王家的家門,此時小王的父母都在家,他們向民警說出了實情。當日下午,小王的父母出門時怕孩子淘氣出門玩耍,將房門反鎖,只留了小 王和爺爺在家里睡覺。下午3點左右,一覺醒來的小王想開門出去找小朋友們玩,可是撥弄半天也無法將門打開。一籌莫展時,想起了電影里的求救場景,小王拿出 家里的粉筆在一塊黑色布條正反面上寫下了大大的三個字母“SOS”。
下午父母回來后,小王向父母講過寫求救信的事,但并沒有告訴父母他已將布條扔出窗臺。只有幾個小伙伴知道他的“底細”。
在確認沒有危險后,民警將孩子父母及小王叫到一起,民警首先對小王遇危險自我求救意識進行了贊許。但同時,民警告知孩子,求救信是在遇到危險情況時才可以用,不能隨意使用。
男孩最后向父母和民警道歉,并保證以后一定正確使用“SOS”求救信,不再亂寫亂扔。
民警提醒:SOS是國際通用求救標志,當群眾遇到危險來不及使用其他求救方式和字語時,可以用“SOS”進行求助或報警。切不可因為貪玩或者好奇而隨意使用這樣的標志性字母符號。對惡意、隨意使用造成警力資源過度被占用、浪費的,警方將會追究當事人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