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今日,智能浪潮撲面而來, 出現了太多的新英雄和失敗者,行業內普遍彌漫著興奮與迷惘的情緒。前方是觸手可及的新世界,智能主義必將大行其道,但路到底應該怎么走?先分享幾個我對于人工智能 產業的觀察。
首先,人工智能產業有泡沫成分。 2016 年我專門跑到西雅圖和硅谷去拜 訪了一些公司,感覺美國現在整個人工智能會成為下一個產業的泡沫,今天出來做一個公司,如果不說自己是用深度學習、人工智能,都不好意思出來混,就像前兩年,如果不說自己是O2O,都不好意思去融資一樣。
第二,純粹的人工智能是沒有商業模式的。人工智能一定要跟一個領域、一個產業相結合。例如,推出 AlphaGo的DeepMind,是谷歌收購的一家英國公司,下圍棋只是他們體現人工智能的方式之一。未來他們可以利用這種計算機算法來做很多事情,如果用計算機管理共同基金,投資回報率比人工管理的基金高一個百分點,它就可以成為全世界最大的基金管理公司。
第三,人工智能還不足以威脅人類。今天的人工智能沒有很多文學作者,或者很多科幻電影想象的那樣神奇。嚴格來說,只能叫新瓶裝舊酒,也就是計算機計算能力的增強,使得過去的算法有了速度上的提升; 今天的互聯網和手機的接入采集了大量的數據,然后用深度學習的算法, 在大數據的基礎上,讓計算機在某些領域產生質的飛躍。而反過來,讓電腦理解我們說的語言,做到真正的人機對話,目前還做不到。從這一點來說,我覺得人工智能未來至少還需要 5~10年的發展。
人工智能的生態格局
以手機觸屏為代表的傳統交互 方式已經在用戶眼中形成審美疲勞, 所以現在的商業模式創新已經略顯乏力。Web 2.0 時代的技術紅利被挖光, 所有人都在尋找新技術,以期獲得新的商業模式創新。
人工智能技術無疑就是下一輪技術革命的焦點,自 2014 年智能硬件的元年開啟以來,它的發展速度令人瞠目結舌。但是,由于我們設想的終極人工智能的復雜程度太高,它絕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實現的,必須經歷一個由點到面、由專用領域到通用領域的過程,并且這將會是一個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