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我們和解吧
如果,現在教師身份的我,遇到過去學生身份的“我”,我該怎么去面對我自己呢?
想到這個有點“拗口”的追問,我一時竟慚愧不已。毫無疑問,我還是希望自己能對“自己”好一點點,希望不要用“嚴苛暴行”把那個小小的我從窘境逼上絕境。哪怕那個小小的我是那么的不乖!
想到這里,“啪”的一滴眼淚滾落下來。這淚水中說不清個中滋味,是糾結,是愧意,還是無奈和沮喪?
我沉默了許久,靜視內心中這一大一小兩個自己的對峙。良久,我決定進行自我的調解。如果這個執著逃避著任務的小男孩兒,就是童年的我自己。我該怎樣去破解這個“作業難”的問題呢?
還是寬諒他一點點吧。要注意到,從習慣性拖拉到開始行動跟上隊伍,這必然不是一蹴而就的過程。要有一個慢熱起步逐步快跑的過程。把期待值降到最低,先用最簡單的任務,最簡短的任務來交給他,只要動手,都是回暖的第一步。
還是理解他一點點吧。細想來,我從來不曾去考慮過那些作業完不成的具體成因,用簡單的“抄5遍”一統天下,哪里能包治百病呢?也許,他是書寫速度慢沒有完成;也許他是當日的學習任務不會,才不完成;也許他是當日多學科綜合任務過多,不能完成;也許是他和其他同學一起玩耍不能完成;也許是他被家人晚上帶去外面有應酬吃飯,耽誤了時間不能完成;也許他是扭著那最喜歡的動畫片看得不亦樂乎而沒有完成……也許,有多種也許,但每一種也許,都應該對應不同的處理方式。1萬種原因,就應該有1萬種對癥下藥。而我,手里也只有一個簡簡單單的兵器——“抄5遍?。?!”
還是稱贊他一點點吧。當拖拉成為習慣的時候,恰恰是說明對學習任務,全然失去興趣的時候。新的興趣來自于哪里?不是來自于跟隨大部隊,去感受他眼中的“萬里長征”作業難,而是幫助他輕易地找到作業帶來的成功體驗。一篇作文當中,一個紅圈圈出了僅有的一個準確用詞;一次書寫當中,為能看清楚的幾個詞語,旁批上紅星;今天寫了作業量的一半,比昨天完成的多一點……這,不都是進步么?
嗨,掉隊的小孩兒!干脆,讓我們和解吧!我一下子發現了,這所有的糾結,都是來自于我在用同一把尺子來丈量你的進步,應該甩開同一把尺子的困擾,為你臨時配上一副“放大鏡”,讓我能夠看清楚,再看清楚一點你最近的一個個優點,并且在發現的時候,驚呼出來,堅持為你點點滴滴的進步喝彩!
想到這里,我的心一下子釋然了很多。其實,誰也不知道,我曾經在看似生悶氣的這段時間走過的心路歷程。我放手去填埋下因為單一方式管理無效而自挖的師生心理鴻溝,重新微笑著來看待這件事情,思索著,等待著轉變他的契機。心寬了,教育智慧自然就有了。
又一個嶄新的周一,學生們紛紛交來了周記。在花花綠綠的周記本中,竟然也有他的,雖然只有短短的三兩行。但是,他交了!!主動交的!
我心頭一陣子地激動,馬上熱情洋溢地給他寫下了一段批語:“哇哦,正當我望眼欲穿,奇怪為什么還沒有同學交來作業時,你是今天交作業的領先者!為你點個大大的贊!你的作業層次清晰,選擇素材得當,無論是完成質量還是完成速度,你都是不折不扣的黑馬!太棒了?。?!”
我沒有收到回復的郵件,回信就這樣石沉大海了。但是,第二周,我按時收到了他的作業。一天,兩天,每一天……雖然后來,他偶爾也會偷偷小懶,但總能稍事休息片刻,便疾步追上集體的隊伍。
這就是一位老師和一個拖作業的“少年老賴”之間發生的故事,從那開始,我不再自以為是地認為,我是曾經的“高級老賴”,沒有什么能逃得過我的法眼!反而,正是這樣相同的“老賴”經歷告訴我,只有開始去理解孩子,才是解決問題的開始。只有不斷去調適自己的行為,一邊反思一邊改進,才是改變僵局的開始。只有以愛為前提的理解,才是有智慧的解決問題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