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是光,能照亮前面的路;理想是燈,能指引前行的船。進入大學校園后,你已經(jīng)有多久沒提過理想了?你還記得兒時的理想么?你還記得當年初心、欲往何方么?本期我們特邀著名的思政工作者和剛剛離開校園的畢業(yè)生,一起來說說他們眼中的理想與現(xiàn)實。由此肇始,探討義和利、群和己、成和敗、得和失等話題的相關討論我們也將陸續(xù)推出。
【作者簡介】
徐川 ,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能源與動力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教授。全國網(wǎng)絡正能量榜樣,全球職業(yè)規(guī)劃師(GCDF),團中央學校部特約評論員,江蘇省優(yōu)秀黨務工作者,江蘇省輔導員年度人物,江蘇省教育工作先進個人,榮立政府二等功、三等功各一次。他從事思政工作的方法被命名為“徐川思政工作法”在高校推廣。
青春須早為,豈能常少年
工作中,我常常遇到一些看起來與理想并不十分沾邊的問題:我不喜歡現(xiàn)在的專業(yè),我不知道自己喜歡什么,怎么辦?我懷念高中的時候,上了大學不知道該干什么,怎么辦?我也知道應該好好學習,可就是躺在床上不想起來,怎么辦?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可是我還是緊張不起來,怎么辦?我女朋友最近和我分手了,我什么都不想干,怎么辦?
一般來說,回答這種問題也有“套路”,比如先安慰一番,讓學生先悅納自己、接受現(xiàn)在;然后再講講努力拼搏的道理,說說勵志成才的故事,重新激活動力;最后鼓勁加油一起吶喊:奮進吧,年輕人!
但是,套路雖好,重在療效;套路再多,不如少說。
那個因為分手而什么都不想干的同學,我的回復是:“分手就消沉,可憐給誰看?”
那個上了大學卻更加迷茫的同學,我的回復是:“你哪里是迷茫,你那是懶。”
青春須早為,豈能常少年。
星辰大海與豆?jié){油條
理想曾經(jīng)鮮活地閃耀在我們兒時的記憶里。我們想做一名可以造福人類的科學家,我們想做一名可以經(jīng)世濟國的實業(yè)家,我們想做一名行俠仗義的正義使者,“小舟從此逝,江海任縱橫”;我們想當一名教師,把青春和歲月用粉筆留在那方斑駁的黑板上……
理想曾經(jīng)浪漫地跳躍在我們懵懂的青春里。我們夢想著未來可以書生意氣,揮斥方遒,指點江山,浪遏飛舟;我們夢想著行吟澤畔,眾里尋她,在曉風殘月的岸邊看楊柳青青……
無論那時的理想是什么,都彌足珍貴,都蘊含了最美好的期盼和最熱誠的等待。如今,再談理想,我們竟然開始扭捏,開始羞澀,開始底氣不足,開始焦躁不安。
曾經(jīng)的理想變得可笑,曾經(jīng)的美好變得幼稚,是我們變得成熟,還是我們變得世故?
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學,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
年輕的時候,搞不清楚自己的理想并不太嚴重,你只要“志于學”就可以了。
當年老師問我關于理想,我說:“我的理想是當一名科學家。”
后來上了大學,我忽然發(fā)現(xiàn)我小時候的理想好像永遠實現(xiàn)不了,因為我學了文科。小時候說的理想,可能不大算數(shù),因為當時自己都不清楚科學家到底是什么樣,自己能不能做科學家,那時候的理想沒有思考,實際上應該算是“沒有理,只有想”。
那時候之所以有那樣的理想,八成是那樣回答顯得很時髦。
理想既要仰望星空,也要腳踏實地。理想的光環(huán)太過耀眼,反而會照不到我們腳下的路,所以我們希望自己可以成為科學家,音樂家,比爾·蓋茨和李嘉誠,卻不知道今晚到底應該去上自習還是打游戲……我們的征途是星辰大海,而我們也不能忽略眼前的豆?jié){油條。
如果不知道未來你最想要什么,那么不妨考慮一下,你現(xiàn)在最想要的是什么?
借用2016年的流行語,“那么不妨先給自己定一個小目標”。能夠積極地去設定并且完成一個個的小目標,那么你也就會離你所期望的樣子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