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劉愛民是被這個男孩點燃的篝火引來的。
“天已經快黑了,看不大清。”劉愛民隱約辨認出是一個十多歲的男孩點了一堆篝火。
點火的地方是一處廢棄的人行涵洞,四周除了濃密的綠化帶,就是近一米多高的機動車道護欄。行人很少徒步經過,坐在車上更看不到這里的場景。
翻過4S店的圍墻,隔著二三十米遠,劉愛民看了幾眼男孩,他穿著黑色外套,頭上扣著連衣帽,并無特別之處。以前,也曾經有調皮的孩子到這里點火玩,劉愛民就沒再多想。
時隔一個月左右,再見到這個孩子時,他正在烤地瓜。這次劉愛民心里犯了嘀咕。“還是那身衣服,臟得已不像樣,有可能是離家出走的。”劉愛民想,于是他便上前詢問這個孩子。
這個男孩斷斷續續說自己不想回家,父母離婚了,他跟著爺爺奶奶過。劉愛民試圖問清男孩的家庭住址,可男孩并不回應。劉愛民于是撥打了報警電話。
即使是面對趕來的民警,男孩也不再開口,甚至掙脫了外套也不愿上車。民警和劉愛民連哄帶拉,把他弄上了警車。
出警的是臨沂市公安局蘭山分局義堂派出所。民警李仔龍說,接到派出所后男孩也始終不肯說出家是哪里。
當晚,把男孩安置到臨沂市救助管理站后,民警并未放棄尋找男孩的家人。12日凌晨1點多,通過警務平臺,民警查詢到了男孩家人的報失信息:張富,家住費縣探沂鎮豐厚村。
民警發現張富的地點,距離他家直線距離約有十六公里遠。
孩子失蹤的日子里 媽媽遭受空前煎熬
“一閉上眼睛就想我的兒子今晚睡在哪里,會不會挨凍,有沒有吃飽。”從2016年12月5日早晨得知兒子失蹤,38天來張富的媽媽沒睡過一個踏實覺。
1月12日凌晨4點多,張富的媽媽接到了前夫張勇的電話,電話那頭,張勇語無倫次地說出:1點多時民警打來電話,找到兒子了。現在兒子已經接回家了,安然無恙,就是又臟又瘦。
奔向張富的路上,除了暗夜還有一團接一團的濃霧,丈夫把車開得飛快,張富的媽媽叮囑他慢一點,注意安全。可她的心里卻在盼望著下一秒就飛到張富身邊。
一團接一團的濃霧迎面襲來,正如38天來籠罩在張富母親心頭的陰霾。
得知兒子失蹤的頭幾天,張富的媽媽和家人四散尋找,卻并沒有張富的確切消息。
十幾天后,大家陷入了迷茫,不祥的預感在大家心里越來越重。村子周邊的河溝、豎井,眾人們搜尋了多遍;張勇甚至焊制了一副鐵耙,把村東邊的一條水渠撈了多趟,依然不見張富的身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