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續(xù)臨客加車
6天5夜
今年春運中,趙麗走了多次臨外臨。“指的是在臨客中加開的臨客,臨時性非常強,機動性很強的臨時加車。”
臨外臨的車次需要臥鋪改座位,一些旅客想到上鋪去睡覺,但是其他旅客的行李就沒有地方擺放,旅客間出現(xiàn)了矛盾。趙麗將票面中寫明的“軟臥代替二等座”的字樣給旅客看,但是旅客仍舊不理會趙麗的解釋,“客人想要換座位,想要可調節(jié)的二等座,但是車上幾乎沒有空座。”趙麗只有一遍一遍地賠著笑臉勸說,并將旅客請到餐車,為他接打開水,讓他能夠理解春運所面臨的狀況。“我們只能不停地耐心解釋,提供服務,沒有別的辦法。”好在這位旅客理解了這種狀況。
這樣的臨客開起來便不止一兩趟,“之前遇到過連續(xù)6天5晚都走青島北的加車,幾乎都是三四十分鐘一站,不停地停站、上下旅客。” 一天只能睡兩三個小時,下車后,趙麗的第一感覺是整個人都在晃。長時間穿著皮靴,腳已經腫脹得無法脫下靴子。“最后我們還自娛自樂地說,我們來了一次6天5晚的海島游。”
趙麗常做相同的夢,春運中臨時在站臺上換了車型,從定額1028人的車型換成了1005人的車型,有23名乘客沒有座位。“旅客在站臺上圍著我,找我要座位。但是火車卻開走了,我在后面追車,23名乘客在后面追我。”趙麗說,換車、追車、旅客追自己,這樣的夢是不少乘務員經常做的。
春運時相識 走車時成家
早上9點13分,D321次列車準時停靠在上海站。一夜未眠的趙麗并未離開列車,她開始拆卸臥具備品,開始對列車進行整備。半小時后,這趟列車將變成D9502次,從上海站駛往安徽六安。“這樣的工作強度在春運期間是常態(tài)。”
對于忙碌的春運,趙麗也懷著另樣的心情。趙麗與愛人是鐵路雙職工家庭,最初都在京滬線上走車,但彼此間并不認識。二人相識便是通過春運。2006年春運時,趙麗因換班,跟后來的愛人走上了同一趟車。近兩個月時間里共同工作,“后來再互相了解,就戀愛了。”
戀愛期間因崗位調換,趙麗與愛人間總是有著6分鐘的時間差。趙麗所在的D321發(fā)車6分鐘后,戀人所在的列車才駛出北京南站,“他永遠跟在我后面跑。回京也是一樣,我還是先他6分鐘發(fā)車。雖然同一天跑在一條線上,目的地也相同,但是我們之間永遠都差6分鐘。這個時間一直差了三年。”
“在走春運的時候相識,在走車時候成家,在走車的時候有的孩子”,趙麗坦言,總是離不開走車,特別疲勞的時候自己會想,太累了,不走了。但是到了該走車的時候,她又會有一些小興奮,“又上班了,有的時候還會有點小期盼,對崗位還是有感情。”
春運期間,常有趙麗下班到家不過半小時,愛人便出發(fā)去添乘的情況。2014年的大年三十,3歲的孩子對要出乘的趙麗哭著說:“媽媽,過年了,不上班。”
而趙麗只能在飛馳的列車上,偷偷地掉眼淚。
一個擁抱勾起
思念之情
凌晨,車輛達到六安,停靠20分鐘后便返回上海。趙麗在車上與站臺間小跑著做發(fā)車前的準備。透過車窗她看到一名視力不佳的旅客,拎著大行李緩慢地走在站臺上。她快步跑出車廂,接過了旅客的行李。“您搭著我的肩膀,我?guī)е宪嚒?rdquo;
2003年走車至今,趙麗從未離開過京滬線。她也與一些常坐車的旅客成為朋友,一名旅客常帶著模具等大行李往返于京滬之間,“這名旅客喜歡唱上幾句,經常唱著美聲就來了。未見其人,先聞其聲,就知道是他來坐車了。”趙麗會與他溝通座位后,告知乘務員事先為這位旅客找出放置模具行李的空間。
今年春運的一趟臨客中,凌晨3點車輛停靠淄博站時,趙麗看到一對中年夫婦站在站臺上。車停穩(wěn)、開門,一個大學生模樣的女孩子跳下車,站臺上是她的父母。媽媽第一時間就把包接過去了,爸爸脫下身上的外套,套在了女兒身上,接著就是一個擁抱。“對于我們常年離家,很多時候過年都不在父母身邊的人來說,挺有感觸的。”趙麗靜靜地看著這一幕。
忽然間這一家人回頭轉向自己,“這個姐姐在車上很照顧我,幫我調換了座位。”女孩子指了指站在列車旁的趙麗。女孩子乘坐的列車為臥鋪改座位,她的周圍是5個男孩子,于是她找到趙麗想換一個女孩子多一點的座位。趙麗順利地為她化解了尷尬。
父母趕緊走過來向趙麗表示感謝,他們的微笑和謝意讓趙麗感覺到自己的服務還是挺值得的,“其實就是一句謝謝,讓我們感覺到很溫暖。”
趙麗的老家在天津,除夕夜,D321次從北京南站出發(fā)一小時候后,便會到達天津西站附近,“我表弟就住在天津西站鐵路西邊,年三十從這兒過的時候,我會在車廂里往西多瞧瞧,有的時候我都在想,這個炮是不是他家放的。”
在六安發(fā)往上海的列車進站、整備50分鐘后,這趟車繼續(xù)發(fā)往北京南站。經過近12個小時的車程,列車駛進北京南站。此時趙麗和班組人員在車上近37個小時,她揉了揉泛著血絲的雙眼,“春運對于旅客來說是團聚,對我們來說就是與家人分離。”
趙麗拉著行李箱,快步走向站臺出口,回家看望父母和春運期間只見了兩面的女兒。(記者 趙喜斌 通訊員 毛衛(wèi)華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