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擔心凍壞了
老師:孩子身體棒成績好很陽光
“向旭的學習成績一直很好,人很聰明,上課時發言挺積極,性格也非常開朗,比較外向,說話顯得很幽默,曾經還在學校活動中為同學們表演過相聲節目。”向旭的班主任龔老師告訴記者,向旭去年底開始一直穿得比較少,即使氣溫很低依然穿著短袖短褲。發現向旭不怕冷、穿得少這一情況后,龔老師曾主動與向旭媽媽進行了溝通交流。向旭媽媽告訴龔老師,自己和向旭他爸其實都挺怕冷的,冷天都會穿上厚外套御寒,向旭總比他們少穿幾件衣服,不然就會感到熱。起初夫妻倆也有擔心,怕向旭這樣會凍壞身體,打算帶他去醫院看醫生的,后來兩人發現孩子的身體一直比較健康,也就不再擔心了。
龔老師從向旭的媽媽那里還了解到,向旭其實從小就穿得比別的小朋友少。為了怕他凍傷身體,向旭媽每天都會督促他穿得保暖一些出門。但到校后,向旭都會迫不及待地脫下厚重的外套,只穿點單薄的衣服,有的時候即便穿上長袖襯衫,也會卷起衣袖。“他媽媽講,向旭在家里的話,每年三、四月份就會開空調制冷,而臨近夏天的時候,即使穿得很少,向旭也會滿頭大汗。”
向旭冬天也不怕冷是不是因為熱愛運動所致?龔老師認為不是。“他的運動量并不算大,”龔老師說,向旭看起來比較健壯,身高比其他同學高出一截,飯量也比較大,特別愛喝水。
龔老師介紹,因為大冷天也只穿一件T恤,不管走在校園里還是大街上,向旭的“回頭率”都是百分之百。別的班級的學生對他既好奇又欽佩。
向旭的同班同學們則已經習以為常了。有意思的是,在向旭的影響下,同班的兩個同學也開始穿得比以前少。
到底咋回事?
兒科專家:體質好代謝旺,穿少沒問題
蘇州高新區人民醫院兒科主任葉洪平告訴記者,人體體溫的維持主要由體溫調節中樞來主導,使得身體保持在一定范圍內恒定溫度。當外界氣溫發生較大變化時,人體就會加速代謝,消耗通常會很多。通常情況下,氣溫下降后,腎上腺素會使心臟收縮力上升,使心臟、肝和筋骨的血管擴張和皮膚、黏膜的血管收縮,使得體內溫度升高,從而起到保暖的效果。向旭之所以不怕冷,主要與他自身體質較好,代謝比較旺盛有關,和別的孩子有所不同,他的肌體調節能力會比較強,衣服穿得少并不會對身體健康造成影響。
葉洪平表示,向旭在大冷天不怕冷反而嫌熱這一現象,確實很少見,從中醫方面解釋,這叫內熱熾盛;從西醫方面說,就是身體抵抗力強、免疫力強、代謝旺盛。
“有句話叫‘三分饑三分寒’就是針對孩子說的,”葉洪平說,孩子本身體質就耐受,又比較好動,血液循環快,體內產生的熱量非常充足;但是孩子又不耐饑,因為他們需要靠吃東西來補充體內能量,所以孩子適當凍一下是可以的。
堅持鍛煉,也可以提高抗寒能力
現實生活中,有部分人群因為身體素質好而具有超強的抗寒能力。比如在大冬天早起鍛煉的市民,幾乎都是穿短袖,還有那些熱愛冬泳的市民,皮膚毛孔比常人緊密,冷空氣不易入侵,從而增強抗寒能力。冬季增減衣服,因人而異,每個人的體質不同,個體的耐受性也不同,有的人脂肪層厚,因此身體更耐寒一些。葉洪平建議市民順應自然規律,因為體質不同,所以不要刻意去模仿,一下子穿得特別少,這樣很容易導致受涼而有損健康,要根據氣候變化適當增減衣物,以四肢溫暖和不明顯出汗為宜。
“我們提倡年輕人用冷水洗浴或者冬泳,但貴在堅持,像秋天的時候每天堅持用冷水沖澡,可以加速血液循環,改善皮膚代謝和機體的免疫力,對于抵抗外界寒邪增加了機體的免疫力,到了冬天就會很少感冒。”葉洪平表示,適當的涼爽刺激,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鍛煉耐寒能力,在逐漸降低溫度的環境中,經過一定時間的鍛煉,能促進身體的物質代謝,增加熱量的供應,提高對低溫的適應力。健康人群一定要注意“凍”得適度,一般情況下,日照溫度在10℃-20℃時,人們可適當減少穿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