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國強專注教育,源于曲折求學路
2017年3月13日晚,中央電視臺CCTV-2財經頻道《經濟半小時》聚焦廣東國華紀念中學學子奮斗拼搏的動人故事,展現楊國強二十年深耕教育扶貧的情懷。
國華學子在專注學習計算機/視頻截圖
節目《代表委員扶貧路:放牛娃的春天》中,對于能通過選拔來到廣東國華紀念中學讀書,19歲貴州少年王發銀這樣評價自己:“我感覺特別幸運,覺得自己運氣特別好。”但在此之前,他人生十分坎坷:七歲時父母雙亡成了孤兒,家境貧寒,輾轉親戚家寄宿,幾乎輟學。
和他經歷同樣曲折的河南籍學子秦黎明,回憶起殘疾的母親為了供他讀書含辛茹苦工作,幾度哽咽。同樣幸運的是,他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國華中學獲得免費讀書的機會,受到了完整優質的教育。
國強公益基金會副秘書長劉剛介紹了楊國強坎坷求學經歷,“他(楊國強)讀高中時候輟學,他成績很好也很努力,學校找到他家里說不能因為貧困而失學,免了他七塊錢的學費,給了他兩塊錢助學金,這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九塊錢。”楊國強正是這九塊錢,順利完成高中學業,并最終一步步成為一家千億房企的掌舵人。
教育扶貧攻堅升級,廿載耕耘綻放收獲之花
楊國強的教育扶貧提案繼續深入攻堅,讓扶貧更深入全面精準;另一邊,他二十年的教育扶貧也綻放收獲之花。
三月一個陽光明媚的日子,工作安排妥當,國華首屆優秀畢業生林新運決定帶著妻兒回母校看看。從國華畢業后,他通過幾年打拼,現在已經是一家生態農業公司總經理,建設電商渠道,幫助更多大山里的農民把生態綠色農產品送到城市,帶領村民致富。
他親切地稱楊國強為“楊爸爸”,對于自己畢業后的創業經歷,他感嘆道:“當年與國華中學簽訂的道義契約是我出來創業的動力,雖然這一紙契約沒有任何法律效力,但卻時刻提醒著我要繼續努力拼搏,去回報社會,幫助更多需要幫助的寒門學子。雖然我的事業沒有楊爸爸做的那么大,但只要力所能及,我一定會盡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