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縣是長江以北最大的塑料包裝產業基地。”領成包裝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任敬虎說,在全國范圍內雄縣也是與廣東庵埠、浙江龍崗并列行業前三名。“全縣3000多家塑料企業更是涉及造粒、吹膜、彩印、制袋等塑料包裝行業全領域”。
“大群體、小規模。”雄縣發改局工作人員董永亮這樣概括當地的產業特點,他告訴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該縣共有8萬人從事塑料包裝等行業,其中80%是本地人,這是當地的富民產業。
據雄縣工作人員介紹,在39萬人口的雄縣約有10萬個家庭。依托四大主導產業,2016年全縣民營經濟組織達到15523個。“不到10個家庭,就有一個在創業。”而據他介紹,雄縣現有私家車9萬多輛。“加上外地牌照的私家車,平均每個家庭一輛車”。
傳統產業站在新區覓新機
2007年到澳森制衣有限公司擔任生產總監前,倪民航已在深圳特區的服裝加工流水線上磨礪多年。
他表示,作為勞動密集型產業,用工緊張以及用工成本增加在倒逼容城服裝加工企業的轉型升級。2000年,倪民航初到容城時,流水線上的工人月工資是1000多元。“2010年時工人的月工資上漲至2000元,工廠用工也達到1200人。”而今,澳森制衣的工人月工資約4000元至5000元,而工廠用工則只有2010年的一半多。“工廠的訂單是不缺的,但招工的難度在加大”。
為此,容城的服裝企業在加強管理的同時,不斷加大對技術設備的投入。在奧森制衣的裁剪車間,記者注意到,一條嶄新的智能生產線正在調試試驗——自動裁床、自動拉布機、自動縫紉機……“這是我們第一條智能生產線。”倪民航強調,“試驗成功后,不但可減少一半的人力,還可以至少提高40%的產量。”
容城工信局副局長平寶孌坦言,近些年自主品牌建設不足、產品附加值低等問題制約著該縣服裝產業的長遠發展,從政府到企業一直在謀求產業轉型升級,發力于研發設計和自主品牌影響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