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子姐姐,上周,我們初中的同學聚會了。離別三年多依舊不舍,就像我跟你們的通信,不舍得停下……”
這是一位大學生和“西子姐姐”的書信。寫信者曾經身份特殊,而“西子姐姐”是杭州市西湖區檢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檢察科的兩位女檢察官,也是杭州檢察系統的一個特色品牌。
在社交媒體和電話交流盛行的當下,檢察官覺得用書信與這些孩子溝通交流,更走心。
“西子姐姐”鄭蕾和施倩
曾在酒吧偷手機的少女
來信一次比一次寫得長
趁午休,檢察官鄭蕾又開始寫信。拿起筆,在A4紙上,一寫就是滿滿當當的3頁。她在跟一個17歲的姑娘“聊天”。
這名姑娘是一起盜竊案中的嫌疑人,公安機關偵查結束后將材料移送到西湖檢察院未檢科。
從案卷上看,姑娘在和微信群中認識的一幫朋友去酒吧玩時,將同行某人的手機偷走,之后變賣,涉嫌盜竊罪。姑娘供述稱,因為房租快到期,沒有錢交房租,才去偷手機。
檢察官經過調查發現,姑娘3歲時父母就離婚了。起初姑娘跟父親,后來父親沒能力撫養,又跟母親,后來母親再婚,只能跟外婆一起生活。這一圈下來,孩子總覺得自己是多余的,沒人疼愛,在學校里性格也變得敏感孤僻。初中畢業后,她就不再讀書。2015年她來杭打工。年紀輕輕,又沒什么技能,生活常常陷入窘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