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三天收獲八千元稿費
楊新桐給自己文章的定價是每篇10元左右,“廣告”發出后,激動和緊張縈繞著楊新桐的心頭。“其實我挺擔心的,要是沒人來買我的文章,計劃進行不下去怎么辦?但是爸媽一直鼓勵我,我就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去做了”。
父母也紛紛在朋友圈幫她轉發廣告,為她站臺。結果事情的進展順利得出乎意料。很多親朋好友對新桐的想法非常支持,紛紛前來“約稿”。
短短兩三天,楊新桐就收獲了8000多元的稿費,一共有幾十個人向他“買文”,雖然她自己定價是每篇10元,但是“買家”們都愿意出高價。
“最多的1000元,最少的20元,估計大家知道我在做公益,愿意鼓勵我”,不過她也坦言,由于當時期中考將近,其實自己并沒有寫相應的那么多文章,“有些叔叔阿姨先把錢匯了過來,他們都讓我慢慢寫,有空再交稿。”
寫作多為“二次元”風格
與現在很多90后、00后一樣,楊新桐喜歡“二次元”圈,在動漫、游戲、小說、電影的世界里徜徉。楊新桐告訴自己,其實在自己經常上的網絡社區里,集結著一群喜歡“二次元”風格的小伙伴,“在我們群里,寫文章賺錢并不是新鮮事。有的人喜歡看小說,就會出錢請別人寫,有的人覺得自己有文采,也會接單”。不過,在這次做公益之前,楊新桐從來沒有“賣過文”。
記者翻閱楊新桐的這次“賣出”的文章,“二次元”之風果然迎面撲來。有一個片段這樣描寫:“感受著頸側的涼意迷迷糊糊睡了過去,等再次醒來時已是晚上,發熱的頭部似乎清醒了一些,喉嚨卻像被什么東西哽住了般難受,輕咳兩聲想要緩解這種感覺,事實證明這么做是有效的,但陣陣刺痛也隨之而來……”
楊新桐的這次公益賣文舉動,一開始只有身邊的一兩個朋友知道。她的好朋友、同班同學柯悅佳說,“我為她感動,‘賣文’這個想法很創新很獨特。她的筆法很獨特,非常吸引人。在這次公益活動上也花費了不少心血。”
楊新桐的數學老師沈逸安告訴記者,新桐在學校是一個樂觀開朗的孩子,“有錯誤主動承認,得到鼓勵便會努力向上,在班級里人緣特別好”。沈老師說,新桐這次做公益很低調,“我也是從她的同學支持她所轉發的朋友圈才獲知新桐在做公益,有愛心,有創新,融合自己的特長做自己喜歡的公益,非常好”。
記者采訪時,他的父母正好都外出,陪伴楊新桐在家的奶奶告訴記者,孫女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稿費,而且可以去幫助別人,自己為她感到驕傲,“我也擔心她暑假去貴州可能會吃苦,不過我們還是支持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