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事業的巔峰,懷著對故土的深情和鄉村教育的理想,他毅然回歸家鄉小鎮。他手捧全國賽課大獎,是一位有著鮮明閱讀教學主張的語文老師,停用習題與試卷,讓學生自由閱讀,他曾說:“100本書比100分更重要”。他倡議設立“曹文軒文學獎”“讀書最美基金”,籌資六萬元建成第一個“鄉村繪本館”。
他就是全國模范教師、鄉村兒童閱讀“點燈人”、江蘇省興化市張郭中心校教師趙冬俊。
采集火種:用親自閱讀定義經典
2009年,趙冬俊從城區學校,毅然重返張郭中心校——當一名鄉村小學語文教師。
“早在2005年,《青銅葵花》就被我列為學生必讀之書。沒想到,一本好書從城里走到鄉村,用了近五年的時間!再問問其他老師,竟不知曹文軒還有本更著名的小說《草房子》。”趙冬俊敏銳地發現鄉村兒童閱讀的現狀,是這般的蕭條與岑寂。
趙冬俊說:“閱讀,是人的天性。只要不用壞書敗壞孩子的閱讀胃口,孩子會自然而然地喜歡閱讀。當學生手捧一本又一本的好書,他們閱讀的熱情必定薪火相傳,生生不息。孩子們閱讀興趣的培養、閱讀能力的提升、閱讀習慣的養成,都需要一批好書,都需要一張適宜的書單。”于是,用大部分的精力去搜尋第一流的好書,為孩子開列書單,成為趙冬俊鄉村兒童閱讀推廣的起點。
一個置身于偏僻鄉村的教師,要堅持做一件事——淘書,總讓人聯想到普羅米修斯為人類上天盜取火種的傳說——趙冬俊攀書山、涉書海,大量購買并閱讀各國童話、繪本、漫畫、小說……每讀完一本(篇),他都細致地在篇尾寫上自己的閱讀感受,并標明“優秀”“良好”“及格”字樣。
“因為,列進書單的‘經典’必須用近乎苛刻的‘親自閱讀’來定義。有時,厚厚的一冊童話中,只能選出一兩篇經典。”趙冬俊認真地說,“孩子的心靈純潔如水,他們讀過什么,就會成為什么。”
星星點燈:100本書比100分更重要
“我不奢望每個學生都考100分,只要求每個孩子在入學的最初兩年里讀完100本好書,一步步走進經典。”趙冬俊說。
即便任教一年級,趙冬俊同樣堅定不移地推行“100本書”的計劃。為了讓鄉村家長們欣然接受價格昂貴的繪本,他毫無保留地將兒子閱讀的近百本繪本帶到學校,分批給學生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共讀,然后再有計劃地進行閱讀推廣。
他還常給家長寫信,爭取他們的理解、支持:“我們的童年,沒有繪本閱讀,這給我們留下遺憾。這種遺憾直接導致了我們對繪本的偏見:總覺得就那么幾頁畫,就那么幾個字,簡直是浪費。我們總是希望,在孩子童年的記憶里能夠塞進很多我們覺得重要的知識,于是,硬邦邦地,滿了孩子的腦子,壞了孩子的胃口,傷了孩子的童年。”
2011年9月,趙冬俊做出一個非常大膽的舉動:停用了一切習題與試卷。每天騰出40分鐘,讓學生自由閱讀。周圍的老師不解,但趙冬俊卻意味深長地說:“有一種浪費,叫節約。我節約的是孩子千金難買的童年。”
因為閱讀,孩子想象的翅膀得以翕張。班上近一半學生公開發表過自己的童言、童詩,班級小報《童語錄》每月一期,記錄“繪本共讀”的足跡,已近30萬字。
星火燎原:讓“讀書最美”深入人心
為了能讓閱讀影響更多人,趙冬俊走出了課堂、走進了更廣闊的舞臺。
2013年9月,趙冬俊倡議學校設立“曹文軒文學獎”,每年評選一次,以獎勵那些在閱讀、寫作上具有“卓越成就”的孩子。曹文軒來興化講學,看到孩子們的閱讀批注,著實嚇了一跳。他欣然在書的扉頁上題寫“一路風景”。
2014年5月,趙冬俊致信張郭鎮黨委,建議政府在學生中間設立“讀書最美”獎勵基金,用以鼓勵和獎勵熱愛讀書的學生。9月,張郭鎮政府出臺《張郭鎮政府“讀書最美”獎勵基金實施辦法》。至今,“讀書最美”獎勵基金評選五屆。每屆均有200名左右學生獲得此項獎勵。一時間,孩子之間讀書之風盛行,“讀書最美”成了小鎮的熱門話題。
為讓圖書館擁有更多好書,趙冬俊先后捐贈一萬多元圖書。2015年7月,趙冬俊又向朋友發出捐贈倡議,籌資五萬元,建成公益“愛心樹”繪本館。無論是繪本的選擇還是桌椅的添置,無論是窗簾的安裝還是室內的裝潢,趙冬俊事無巨細,事必躬親。他和他工作室的老師們,犧牲了幾個休息日,加班加點,在最短的時間里打造出市內最漂亮的繪本館。
“贈人玫瑰,手有余香”,書香永存,惠澤后學。張郭的孩子們,正幸福地坐在“愛心樹”下,不僅嗅到書香,更感受到濃濃的愛意。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