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2日早高峰,一位老年人在地鐵5號線和平西橋站內暈倒。正在宣武醫院學習的哈薩克斯坦留學生尹智發現后給老人進行心肺復蘇,并叫了急救車。老人得到尹智和幾名市民的及時搶救后被送往醫院。昨天,北京晨報記者見到了尹智,已經在中國留學將近10年的他漢語流利,算是半個中國通。作為哈薩克斯坦的公派留學生,尹智打算在中國繼續深造和工作幾年后回國。
尹智(左二)跟隨老師向患者詢問病情。圖片來源:北京晨報
老人昏迷 眾人施救
9月12日7點10分左右,正值上班早高峰,尹智和往常一樣乘地鐵前往宣武醫院。在地鐵5號線和平西橋站的站臺上,他聽到了一陣急促的呼救聲。循聲望去,尹智看到一名老人躺在地上,身邊有一位女士正為其做胸部按壓。“我當時感覺到她的按壓深度不夠,就趕緊跑了過去。”
到了老人身邊,尹智發現他完全昏迷,頸部動脈感受不到跳動,沒有自主呼吸。“這種情況下我初步判斷他的心臟發生驟停,進行心肺復蘇是正確的處置方式。我一邊迅速替換女士為老人進一步做胸外按壓和口對口人工呼吸,一邊請周圍的人撥打120急救電話,并嘗試聯系老人家屬。其間,不斷有人投入到搶救工作中來,大家輪流為老人做胸外按壓,老人的頸動脈搏動一度輕微恢復,但還是沒有呼吸。”
十幾分鐘后,120急救人員趕到現場并立即開展更有效的搶救工作,氣管插管、呼吸機輔助呼吸、心電監護、除顫、建立靜脈通路并給藥,老人暫時脫離生命危險后被120急救車送往醫院。
因為興趣 轉而學醫
今年27歲的尹智身材高大,外表單純陽光,會講一口流利的漢語。“2008年高中畢業后,我獲得了哈薩克斯坦公派來中國留學的機會。完成漢語學習后,第二年我考入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專業。”不過尹智說,學經濟是基于父母對自己的期望,學習過程中,他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學經濟。于是在2011年,他又考入了北京大學醫學部臨床醫學專業,“這才是我的興趣所在,而且我覺得自己能在這一領域做得更好。”大學期間,尹智獲得北大醫學部優秀留學生二等獎,也被哈薩克斯坦大使提名為國家優秀留學生。
尹智說,在本科學習階段他就對神經科學及大腦的工作機制感興趣,而哈薩克斯坦自2008年建立了國民神經外科中心以來也缺乏這方面的人才,本科畢業后他申請到了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讀研,進一步學習深造。
不懼碰瓷 相信人心
說起這次在地鐵站救助患病老人,尹智表示:“我很小的時候,父親講過一個故事,大意是一個老人被困在了沙漠奄奄一息,年輕的路人看到后,非但沒有出手相助反而將他的馬騎走。奄奄一息的老人只是告誡年輕路人,不要將這件‘不光彩’的事說出去,否則這個社會上愿意幫別人的人會越來越少。”
在中國將近10年,尹智也聽說過老人“碰瓷”這類事情,但他始終相信這從來不是中國社會的主流,“人心都是向善的,沒必要把偶然一次不好的事件擴大和聲張。”他坦言,自己也有過幫助別人后反被誤會的經歷,但這并不妨礙自己在別人需要幫助時出手相助。
尹智說,“急救復蘇是我從本科階段就接觸的基本技能,醫院也有相關培訓。哪怕是在醫院外,遇到有人突發疾病,我也能迅速判斷他到底怎么回事,該如何處置,當然不會袖手旁觀。”
尹智說,他很喜歡在中國的生活,但他打算學習深造完再工作幾年后就返回哈薩克斯坦,“我要帶著自己的經驗和所學,為祖國的人們做更多事,我的國家需要這方面的人才。”(記者 張靜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