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韩在线视频一区_久久不射2019中文字幕_国产91精品久久久久久久_天堂va蜜桃一区二区三区漫画版

注冊
閩南網 > 教育 > 人物 > 正文

福建化工學校校長張永強:以“混合式教學”為抓手推進數字校園建設

來源:福建省教育廳 2015-02-28 15:13 http://m.413629.com/ 海峽都市報電子版

  前 言:福建化工學校是具有56年辦學歷史的國家級重點中專,是國家首批中職改革發展示范校,同時也是教育部教育信息化試點建設單位。在推進校園信息化的過程中大膽創新,提出了構建“中職教育信息化‘2+1+N’人才培養目標”,這種將學校教育、社會實踐及終身學習結合于一體的泛在學習理念,得到國內一些專家的高度認可。2014年11月14日,福建省中等職業教育信息化試點學?,F場會在福建化工學校舉辦。該校校長張永強就福建化工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理念、特色、模式和發展規劃等內容接受了專訪。

記者:作為教育信息化的實踐者,請您談談信息技術在學校教育教學中的作用。您認為學校的信息化建設工作重心是什么?

  張永強:眾所周知,學校中心工作是教學,數字校園建設的重心理所當然是教學的信息化,以服務老師“教”和學生“學”為重點,最終落腳點是方便學生學習,為泛在學習提供技術支撐和環境保障,這是我校信息化建設的最大特點。

  通過信息技術應用,構建一個“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教學環境。學生除了在課堂學習外,還能在網絡空間獨立學習,可以讓不同認知水平的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習慣,開展自主的學習活動;教師借助互聯網絡,掌握學生學習動態,開展有針對性的答疑解惑等;最后通過信息化教育,使學生具有終身學習的思想和掌握學習方法,使之在今后的工作中能獨立解決學習問題。

  我校信息技術應用是要改變傳統教學的生態,真正打破傳統課堂教學模式的時空局限,實現在教師引導下學生主動學習的模式,重點推廣“混合式教學”,促進課堂“教”與“學”模式的翻轉,即將“課堂”變“學堂”,老師由“演員”變“導演”。課堂上老師引導學生積極思辨、互助學習,課堂外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習慣,自主安排“線上”自學,并完成老師布置的學習任務,以此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教學過程由“重教學任務完成”轉變為“重知識內化,重吸收效果”,實現“教師少講,學生多學”的目的。

記者:貴校在信息化建設過程中,將“混合式教學”模式作為數字校園的應用重點推廣,能否談談您對“混合式教學”的理解?學校為什么會選擇“混合式教學”作為教學模式改革的方向?

  張永強:“混合式教學”就是要把傳統學習方式的優勢和互聯網絡學習的優勢結合起來,這種教學方式要求老師在課程設計和知識傳遞中,將課堂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融合,使教學過程“線下”(面授教學)與“線上”(網絡教學)有機結合,并根據學生特點達到一個合理的學時分配。

  經過調查研究,中職學生對互聯網絡的學習方法抱有興趣,而對傳統的“知識填塞”式教學,心生恐懼和厭棄,他們渴望有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和評價體系來改變自己學習的“命運”。

  我們認為“混合式教學”能比較好地滿足學生的這種心里預期。第一、中職學生經歷過9年的義務教育,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和基本的知識技能;第二、人的智力發育有先有后,很多中職學生對高強度的灌輸方式,有明顯不適應性,不能象“顏回”那樣“聞一知十”,需要更人性化的教育方式;第三、加入信息技術元素的混合式教學,使同步遞進的傳統課堂,多了一個“線上”自主預習的時間差,這樣可以緩沖不同程度學生的理解進度,對學習行為稍慢的學生,多了一個可以通過網絡彌補和吸收消化知識的渠道;第四,混合式教學,著眼的不是立竿見影的學習效果,是教會學生適應信息社會發展的學習方法,培養的是一種學習能力,靠一個階段的學習成績評價學生是不公平的,混合式教學具有教育的長效性,是更符合教育人性化的思想。

記者:與同類學校相比,貴校的“混合式教學”模式有什么特色?

  張永強:目前中等職業教育普遍采用的是“2+1”的辦學模式,即要求學生參加二年在校學習,一年社會或企業頂崗實習。這種模式缺乏學生畢業后繼續學習的長期規劃,學校先進的信息化教育手段的潛力也沒有得到最大程度的發揮。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1世紀教育委員會發表的《學習:財富蘊藏其中》中指出:“人類社會正在轉型,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是唯一的答案”。未來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將是學生的學習能力。終生學習是常態,“一張文憑混一生”的思想將漸行漸遠。

  與同類學校相比,我校的“混合式教學”最大的創新特色,就是根據中職學校的學情分析,提出了“構建中職教育信息技術‘2+1+N’的人才培養目標”。這種模式與傳統職教模式相比,最顯著的區別就在于學習鏈的相對延長和信息技術的充分參與:不僅是在頂崗實習期間,甚至在畢業以后,學生都能通過網絡進行繼續教育、終身學習。

  “2+1+N”的人才培養目標具體來說:“2”是學生在校兩年的學習,能在老師的引導下,進行“線上、線下”多方位的混合式學習,養成一種能在網絡上自主學習的習慣;“1”是學生第3年參加企業頂崗實習,師生能依托網絡,開展遠程實習指導、理論補修等,同時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完成實習匯報、師生溝通、與工廠師傅在線交流等,這種校外工廠師傅現場指導、校內老師遠程跟蹤的“混合式工學交替”模式,是解決頂崗實習教學難點的一項創新;“N”是終身學習階段,學生一旦入學注冊,其學號就是數字校園的終生賬號,學生畢業后隨時可以登入到學校數字校園,自主學習、查閱資料,并與老師聯系、溝通,交流等。

記者:請您簡單介紹一下,為實現以“混合式教學”推動“2+1+N”的人才培養目標,學校主要是從哪幾個方面來展開實踐?

  張永強:《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綱要》明確指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必須予以高度重視”。那么何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具有革命性影響”?

  喬布斯曾經提出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計算機改變了幾乎所有領域,卻唯獨對學校教育的影響小得令人吃驚!”而我國的一些學者認為:“信息技術對教育發展未能產生出真正革命性的影響,是由于沒有觸及到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

  北京師范大學何克抗教授認為:“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唯一衡量標準,就是傳統的課堂教學結構改變了沒有?”我校提出的“中職教育信息化‘2+1+N’人才培養目標”,就是要改變傳統課堂教學的觀念,知識傳遞可以通過網絡進行,學習不再受時間地域限制,教育目標不再停留某個特定時期等,這些內容都會觸及到原有“教育系統的結構性變革”。

  為做好這項改革,我校在信息化的建設過程中,重視高端的引領作用,我校積極尋求清華大學教育研究院教育技術研究所的幫助,在程建鋼、韓錫斌等老師的親自指導下,我校在數字校園頂層設計方面,是從學生自入校至畢業的整個教育教學流程入手,分析教育教學活動的諸多影響因素;以教師、學生和管理人員為中心,體現的是“廣泛共享、有效聚合、充分應用”的發展思想,站在全局的高度統一規劃和部署,建設滿足多種應用需求、具有良好的伸縮性、可選擇性和可拓展性的數字校園。

  具體的說,學校是從三個方面展開實踐。第一,建設能支撐“混合式教學”的教育信息化環境,這部分任務主要是結合學校信息化試點校建設,核心是以服務教學為目的的數字化校園;第二,開展適合中等職業教育的“混合式教學”研究,這部分任務,主要是對如何開展混合式教學,提出具有指導實踐意義的混合式教學活動指南;第三是實踐混合式教學,促進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轉變,這部分任務,是要求老師根據混合式教學指南要求,開展針對中職特點的混合式教學實踐,并收集實踐數據,逐步完善混合式教學經驗,形成具有可推廣應用價值的教學模式。

  經過辛勤不懈的努力,我校在數字校園建設和混合式教學理論研究方面已經取得了初步成果,先后完成了《數字校園建設手冊》和《混合式教學活動指南》,這兩份材料都是在實踐基礎上的經驗總結,具有很強的操作性,而對于混合式教學實踐方面,我校教師都建設了自己的網絡課程,學生都能開展網絡環境下的自主學習,特別是第三年頂崗實習所建的網絡對師生聯系、校企聯系、家校聯系,提供強有力的保障。

記者:作為國家級重點中專學校,貴校對自身信息化建設有哪些規劃?在信息化建設的下一階段,學校將重點開展哪些工作?

  張永強:我校已建成支撐混合式教學的數字化教學環境,初步完成了混合式教學在實踐應用方面的嘗試。展望未來,我校在信息化建設上,會按照既定的規劃穩步推進,我校在信息化建設中,有一個很值得一提的“三個三年規劃”。

  第一個三年規劃:信息化的基礎建設(2009-2011年):

  2009年5月起,我校以“打好基礎,扎實推進”為宗旨開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堅持軟、硬件的標準化建設、制訂符合教育要求的統一信息標準,實現對校園信息基礎設施、教學資源和教育活動的數字化改造,構建了一個能支撐教育教學的信息化環境,實現統一門戶登錄、統一身份認證和公共數據管理。

  第二個三年規劃:教學信息化的應用(2012-2014年):

  2012年初我校確定了校園信息化第二個三年規劃,創造性提出“中職教育信息技術‘2+1+N’人才培養目標”,該階段的重點是:以全面提高教師信息化素養,通過開展混合式教學為抓手,通過“線上”“線下”教學的有機結合,使教學方式更加靈活多樣,讓學生在一個比較寬松的教學理念下,通過自主的學習,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力,從而達到“教師少講、學生多學”的目的。

  第三個三年規劃:實現泛在學習理念(2015-2017年):

  程建鋼教授認為,隨著信息社會的來臨,傳統教學將轉變為混合教學,并最終向泛在學習方向發展。泛在學習又稱無縫學習、普適學習、無處不在的學習等,顧名思義就是指無時無刻的溝通,無處不在的學習,是一種任何人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時刻獲取所需的任何信息的方式。

  我校的“中職教育信息化‘2+1+N’的人才培養”目標,將學生的終身學習納入到教育規劃,體現的就是一種泛在學習理念。因為我們深知,學生在校學習的知識畢竟有限,而且中職學生還處在未成年人階段,他們畢業以后在工作中,肯定會遇到很多困難和問題,需要進一步學習或者學習上的幫助,我們的“N”設計,就是希望在學生最需要幫助的時候能伸出援手,為其知識進步和視野拓寬,實時送上教育的“及時雨”,使教育社會功效的“后顯性”更加蓬勃輝發。

  總之,我校歷經兩個“三年規劃”的校園信息化建設,通過大膽的嘗試,有幸成為信息化建設先行者。但信息化建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只有在各級政府支持和全校師生共同努力下,才能全面實現信息化的最終目標。我校希望通過“教育部信息化試點單位”的建設,完成我校的教學改革,真正實現“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的深度融合”,成為福建省乃至于全國教育信息化建設的示范單位,為“智慧廈門”增添教育的光輝,為海西經濟發展培養更多高素質的應用型人才。(記者 蘇福根 實習記者 馬子悅)

相關閱讀:
新聞 娛樂 福建 泉州 漳州 廈門
猜你喜歡:
已有0條評論
熱門評論:
頻道推薦
  • 2025年南京中考成績查詢入口 南京市教育局
  • 2025年上海中考成績查詢入口 上海招考熱線
  • 遵義市招生考試網官網 2025年遵義中考成績
  • 新聞推薦
    @所有人 多項民生禮包加速落地快來查收 三峽大壩變形?專家:又有人在惡意炒作 北京新一波疫情為什么沒出現死亡病例? 戴口罩、一米線 疫情改變了哪些習慣? 呼倫貝爾現幻日奇觀 彩虹光帶環繞太陽
    視覺焦點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秋風起,紫菜香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石獅環灣生態公園內粉黛亂子草盛放
    精彩視頻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斜視手術什么年齡做較合適?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醫解百科︱荔枝怎么吃不上火?(視頻)
    專題推薦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關注泉城養老服務 打造幸福老年生活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

    新征程,再出發——聚焦2021年全國兩會
    2020福建高考招錄
     
    48小時點擊排行榜
    平安產險福清中心支公司:“愛和責任”進 央視《新聞聯播》|“廈門發展戰略”啟示 福建省雜交水稻制種生產綜合機械化率超80 福建省6部劇目入選新時代廉潔文化優秀作 中國最大單體咖啡烘焙工廠在廈開建 廈門出臺11條措施助力影視產業高質量發展 漳州7個村共建食用菌產業基地 平潭推出航運業貸款貼息舉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