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社會心理研究中心及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共同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中國社會心態研究報告(2015)》。藍皮書顯示,不同學歷水平的群體之間的城市認同感存在顯著差異。擁有博士學歷的被調查者在城市認同感上顯著低于其他學歷人群。
大學生年級越高越少用手機
藍皮書調查結果顯示,大學生每天用在智能手機上的時間并不少,約花費了5小時17分鐘,占一天全部時間的22%。同時,隨著大學生每升高一年級,他們每天的手機使用總時間會減少0.64小時,即38分鐘。
消遣時間上存在性別差異,男生每天的消遣時間平均為1.92小時,而女生只有1.22小時,比男生少42分鐘。
藍皮書指出,星期六大學生的手機社交時間,尤其是網絡社交時間不增反降。這是周末學生有更多時間投入到身邊的社交活動中,當他們的社會交往需求在現實生活中得到了滿足,通過手機社交活動來尋求滿足的驅動力便下降,因而導致手機使用時間的降低。
基于手機的社交活動是對現實人際交往的補償,當個體的社會交往需求在現實生活中能夠得到滿足時,通過手機滿足社交需求的動機會下降;反之,若現實生活中的人際交往無法滿足個體的社交需求時,則會尋求手機網絡社交活動獲得替代性補償。
博士生就業落差大城市認同感最低
需要注意的是,學歷的提高并不必然能帶來認同感的提高。由于對教育的投入往往難以在短時間內獲得相應的回報,而高學歷的群體容易高估自己短時期內應該得到的 資本,一旦現實無法滿足其理想,就容易出現所謂的期望落差。城市間的競爭往往是人才上的競爭。只有給予足夠的關注和待遇,免除其后顧之憂,才能提高他們的 城市認同感,讓他們能夠更好地為城市做出自身的貢獻。
此外,整體來看,無論哪一種學歷水平,每個城市本地人的城市認同程度都高于外 地人。在博士學歷人群中,本地人和外地人分差最大的城市有武漢、天津、深圳和重慶;而剩下的城市中,北京跟廣州的高中以下群體的分差最大,而上海則是碩士 群體的分差最大,這樣的結果也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不同城市對高學歷人才的重視程度。
網友對國家政策出臺態度較為樂觀
藍 皮書指出,從去年百大熱門事件整體分類上看,明星娛樂、政策制度和社區民生類話題的事件最多,其他事件總體上比較均衡,反腐倡廉是微博熱門事件中占比最小 的類別。這反映出微博平臺上,網民最喜歡輕松娛樂信息,關注的信息主要是明星八卦。在微博平臺上,網民總體戲謔娛樂心比較重,圍觀心態占上風。此外,網民 關注和自己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和事件,對于公共政策的關注度較高。同時,愿意圍觀社會中的熱門民生事件,對社會中食品安全、藥品安全、社會道德相關的信息 也比較關注。
藍皮書指出,較之2014年的網民情緒指數,2015上半年網民的情緒主要集中在社區民生類話題,并且負面情緒較為明顯,這是一個負面心態的預警。
其 次,引發最多情緒的是政策制度類話題,正面情緒占了上風。可見網民對于國家政策的制定出臺還是較為樂觀的,對國家的政策方針懷有期待。在2014年情緒表 現最為活躍的明星娛樂類話題在2015上半年中則相對平靜,網民在2015年上半年表現出更為冷靜、嚴肅的態度,泛娛樂化有所降溫。文/記者李文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