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互聯網事業當然不止于網購這么簡單,而是已經成為重塑社會肌理的一部分。筆者已經很久出門不帶錢包了,因為即使在北京的一個超市、便利店、街邊的小飯館,都可以手機支付;出門打車,也可以網約車;購物、旅行、社交、學習、工作、娛樂等功能,也可以在互聯網上完成。而以華為、阿里、騰訊等企業為代表,中國的硬件、軟件實力都在顯著提高。換句話說,互聯網科技企業最需要的市場、技術、人才要素,中國現在已經完全具備且難以被媲美。
更重要的是,中國的創業環境也在不斷改善。在經濟轉型升級的今天,整個中國社會都開始更明確也更深刻地體會到創業者的重要性。一個國家要保持競爭力,只有大塊頭的是不夠的,還需要更多有創造力、能吸納就業的中小微企業。從政府的簡政放權,到鼓勵“雙創”的層出不窮的政策,也讓硅谷精英們感受到祖國的誠意。
此外,母國的文化也是他鄉無論如何比擬不了的。以前,很多硅谷精英感受到的是“天花板”——在美國,即使技術再出色,要晉升到真正的高級管理崗位,就要完全放棄自己的文化,融入主流的美國文化,有時甚至只能寄希望于下一代。換言之,在那里,始終是一個“他者”,而不是“主人”。
“21世紀什么最重要?人才!”這句曾經非常戲謔的電影臺詞,卻道出了國際競爭的真理。用《經濟學人》一篇文章的觀點來說,與20世紀兩次世界大戰不同,21世紀的戰爭,沒有硝煙的“爭奪大腦”,雖然沒有血肉模糊的場面,卻能更加深刻地影響一個國家的未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