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之后沒有看過演出,現在都不會關注。我在西安上的大學,還看過680塊一張票的新年音樂會。”梁俊打算,如果手頭資金充足,他去學一些工作需要的技能,比如日語、拍攝、影片的后期制作等。
“有時候會想,要工作幾年生活才能有改觀呢?”梁俊在微信聊天中發了一個帶淚珠的笑臉表情和一句“totallynoidea(完全不知道)”。
“現在每個月2350塊,占工資的47%,是不是太慘了?”說起自己的房租,張妮對中國青年報·中青在線記者說。
張妮2015年6月從香港城市大學碩士研究生畢業,來到了北京。一個多月前,在東五環的一間次臥里,她放下了自己的行李。這是她在北京的第三次搬家。她掰著 手指介紹一年半的“折騰”:第一套,兩居室,自己的屋子不到10平方米,一個月2600元,因為在實習期,是家里給付的房租;第二套,兩居室,自己的房間 15平方米,一個月2500元,但是離單位遠;這套剛搬進來的,三居室,有兩個衛生間,房間10平方米。
張妮找的房子離地鐵近,步行只要3分鐘,距單位兩站地。她算過,從出房門到單位門口,一共半小時。她找房子的原則很清晰:每月不超過2500元,使用公用衛生間的人少于3個,挨著地鐵站。
在張妮的周圍,不乏兩人合租一間屋子的情況,但是她幾乎“沒有考慮過”。她覺得陌生人住一間屋會尷尬,也有安全方面的考慮。跟朋友合租可以考慮,但不是第一選擇。“還是有些私密性的考慮,畢竟是生活起居的地方,希望有私人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