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正在繪制“制冷少女”表情。 受訪者供圖
11月初,伴隨著微信又一版本的更新,朋友圈被“【嘿哈】”“【機智】”等九款emoji小黃臉新表情(起源于日本的視覺情感符號,后被計算機Unicode編碼采納并被廣泛應用于社交領域,“小黃臉”為其中代表。——記者注)刷屏。“新的emoji表情特別能get到我的點!”“太可愛了,又能省好多字!”……不少網友紛紛留言表示好奇與驚喜。
Emoji表情社交靠譜嗎?
自2003版QQ把這套黃色小圓臉帶入我們的生活,它幾乎成為互聯網世界又一“共同語言”。越來越多的網民已經習慣用表情代替文字,作為表情達意的首選。
據騰訊2015年發布的《中國網民表情報告》,2014年QQ全年表情發送量就超過了5338億次,超過90%的網民在聊天時使用過表情;經典表情“笑著哭”甚至入選《牛津詞典》官方博客公布的2015年年度詞匯。Emoji表情符號在更新擴容中不斷納入各種日常物件,以盡可能滿足不同行業人員交際需要。表情大幅度占據線上溝通內容,引發不少媒體的關注與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