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福清越來越多的農業企業引入先進種植技術,發展特色農業,堅持節約與增效并重、生產與生態并重,走出了一條“生態循環科技”發展新路,實現了產量效益“雙豐收”。
近日,記者在位于江鏡鎮的星源農牧種植基地的智能化溫控育苗大棚里看到,一株株綠油油的辣椒苗已經茁壯成長,工人們正在將這批辣椒苗移植到大棚里種植。據了解,在綜合應用智能化溫控育苗大棚以及自主研發的生物栽培基質等科技手段的共同作用下,目前辣椒苗的成活率已經達到99%以上。
“我們基地的辣椒種植水平在福清是比較高的,每畝辣椒產量可以達到17000斤左右。同時,一級品率可以達到80%以上。”福建省農業科學院科技特派員吳飛龍說。
作為一家以“生態循環科技”為核心的農業產業化省級重點龍頭企業,近年來,福建省星源農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不斷投入資金,加強科企合作,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該公司種植基地內施用自產的微生物有機肥、沼液,并利用智能化沼液水肥一體化系統,實時監測土壤墑情及養分情況,應用科學配方對作物進行定期、定量施肥,每畝地可以節水60%以上,節約化肥50%以上,減少肥料費用支出1000多元,做到用水、農藥肥料“雙減”的同時,也提升了種植物的品質和產量,辣椒畝產量由原來的13000斤增至現在的17000斤左右。
在省農科院和相關部門的大力支持下,該基地還引進了更多作物新品種。“政府這幾年對農業非常重視,現在建設一畝設施大棚可以節省10000元左右費用。同時,省里還派了科技特派員,幫助解決生產管理問題。”吳飛龍說,下一步,星源農牧種植基地還將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持續打造農業品牌,促進農業增收,助力鄉村振興。(記者 高興銓)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周寧進入“動車時代”2025-07-02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