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聯想獨立互聯網電視品牌17TV的發布會上,CEO熊文一再強調“我們不會炒作”,但實際上,近些天來不論是在報紙上@了雷軍和賈躍亭的“17TV 一臺最好的電視”宣傳廣告,還是微信朋友圈中瘋傳的“熊出沒”海報,都為這個全新的互聯網品牌做足了話題。那么,到底聯想為什么要做這個17TV品牌?在當前復雜的智能電視市場環境中,17TV又將處于一個什么地位呢?
17TV更獨立靈活
早在2012年,聯想集團就推出了智能電視產品,并主打中高端市場,目標是三年內成為國內一線品牌。然而,隨著樂視、小米,以及一眾傳統電視廠商的蜂擁而至,自在去年年初聯想升級智能電視S9發布會后,就在沒有了太多聲響。那么在時隔一年之后,為何聯想電視又以17TV這個獨立品牌形象出現在我們面前呢?而對這個已經硝煙彌漫的互聯網電視市場又有何打算呢?
原聯想集團高級總監、聯想MBG智能電視事業部總監,現17TV CEO熊文表示,17TV從整個聯想集團獨立出之后,最大的一個改變就是更加靈活獨立,執行決策的效率更高。在熊文看來,17TV未來將會成為一棵大樹,而在之前聯想集團的呵護下,未必能夠成材,不如獨立出來,才能獲取更多的環境和土壤。
但實際上,即便17TV是作為一個獨立品牌出現,其背后依舊還是有著聯想的支持。有消息人士稱,17TV現在的團隊實際上就是此前聯想電視團隊的原班人馬。據熊文介紹,聯想集團在研發、供應鏈、售后等方面對17TV都有著不小的支持,而這些支持也都是這個業務能夠生存和發展的基礎。
不過熊文也表示,雖然17TV與之前的聯想電視基本上在采購、研發等方面有著一定的協同,但兩個品牌的不同造成了用戶群的不同、業務模式不同,17TV主要針對純線上,針對一二線城市互聯網的深度用戶,而聯想品牌則主要針對全國更廣闊的市場。
當然,不能否認的是,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即便是有著聯想背后的支持,17TV想要成長成為熊文口中的“大樹”還是有著不小壓力的。據此前一則數據顯示,去年中國智能電視的銷量突破2300萬臺,其中僅TCL、創維和海信三家就占有729萬臺。
而對于17TV的市場預期顯然熊文并沒有太大的把握,他只是說新公司對市場銷量并沒有一個具體的預期概念,“要根據市場的實際情況和業務的實際狀況去打這一仗”,但熊文強調:“這并不是說我們沒有追求,17TV的目標是要打進互聯網電視的第一陣營。”
不是線上銷售就叫互聯網品牌
從樂視超級的發布開始,原本平靜的電視行業隨著互聯網企業的加入變得沸騰了起來。隨之而來最大的變化就是對傳統電視行業對沖擊。從目前市場來看,自樂視、小米相繼加入之后,傳統電視企業也相繼發布了自己的互聯網品牌,如酷開、KKTV,甚至如PPTV、大麥這樣的視頻網站及新興互聯網廠商也參與到了競爭中來。
熊文認為,樂視的生態概念雖然是未來智能電視發展的方向,但是現在看來實在太過復雜。許多互聯網企業開始還是把做產品放在第一位,但慢慢的開始變成了資本的炒作,從用戶驅動變成了資本驅動,而17TV現在所要做的更直白一些,就是想給用戶最好的產品和最好的服務。
而對于傳統電視企業的互聯網品牌,熊文表示也有所了解,他認為作為一個互聯網線上電視品牌,如果變革得不徹底,只能流于形式,并強調,并不是說把線下渠道搬上了線上,就能成為一個成功的互聯品牌。
此外,熊文還表示,未來17TV的盈利點會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靠純線上硬件銷售和視頻服務來賺錢;二是通過與阿里YunOS的合作,未來會在購物、游戲、教育等方面大力發展;三是將依靠聯想全產業鏈的優勢,在發力在智能家居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