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一座城市的精氣神,一個時代的價值觀。
今年5月,全國精神文明建設表彰會召開。會上公布了第七屆全國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第三屆全國文明家庭、文明校園命名名單。南安交出一份亮眼答卷:美林街道溪一村、珠淵村,九都鎮新東村,梅山鎮格內村、埔仔村,洪瀨鎮溪霞村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村鎮;國家稅務總局南安市稅務局、九牧廚衛股份有限公司獲評第七屆全國文明單位;南安第一中學獲評第三屆全國文明校園。
榮譽的獲得,是南安精神文明建設成果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南安緊扣改進創新精神文明建設這條主線,統籌推動文明培育、文明實踐、文明創建,為城市高質量發展提供更有力的思想保證、創造更豐潤的道德滋養、匯聚更強大的精神力量。
道德沃土滋養文明之花
來自南安霞美的外賣小哥洪成木,利用送餐走街串巷職業之便,“兼職”做起了為走失人員尋親的活,6年幫助154名走失者踏上回家路,獲評“感動福建”十大人物、福建好人、“全國五一勞動獎章”,他說:“這是舉手之勞,也是愛心接力”;市義工協會楊海燕成為義工10余年,走村串戶幫助山區孤寡老人、關注貧困學生、為失獨家庭送去關愛,獲評2022年度福建好人、入選泉州市“時代新風傳播人”,她說:“希望帶動更多人加入志愿者行列”……
洪成木和楊海燕的樸素信念,是文明南安的生動注腳。
文明之花的綻放,離不開沃土的滋養。南安開展“道德模范”“身邊好人”等評選表彰活動,組織開展了一系列宣講活動,弘揚模范人物事跡;美林溪州村開設“道德講堂”,鄉村賢達們以自身創業經歷為教材,為孩子們講述奮斗故事,傳遞拼搏精神;美林珠淵村設立了“善行義舉四德榜”“珠淵好人榜”,以身邊人講身邊事,傳遞榜樣力量……從城市到鄉村,模范事跡、模范力量入耳入腦入心,進一步凝聚建設“好人社會”道德力量。
據統計,全市現有1人獲評全國道德模范提名獎,2人獲評福建省道德模范,1人獲評“感動福建”十大人物,13人獲評泉州市道德模范,5人入選中國好人,17人(組)入選福建好人。
前有道德模范引領,后有時代新人接力。南安悉心點亮時代新人多彩夢,扎實推進鄉村學校少年宮項目建設,培育“一宮一品”項目。去年,南安市第三實驗小學鄉村學校少年宮更是作為全省唯一一所學校少年宮代表,參加中央宣傳部召開的鄉村學校少年宮建設工作推進會。南安還開展心理健康輔導“公益九月”活動,不斷創新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1個案例入選省優秀案例集,3個案例獲得泉州市級表彰;開展“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童心向黨”“新時代好少年”等活動。
從德馨如蘭的道德模范到朝氣蓬勃的時代新人,從個體善舉到群體效應,南安通過構建多層次、全方位的文明培育體系,讓崇德向善的種子在每個人心中生根發芽。
文明實踐浸潤武榮大地
日前,在梅山鎮蓉中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蓉中村第八期“培根”文化學堂圓滿結課,近50名小學員滿載而歸。
該學堂是蓉中村新時代文化培育工程之一,開設融知識性、趣味性、創新性于一體的多元公益課堂。截至目前,已舉辦8期,包括硬筆書法、演講與口才、經典誦讀等課程,進一步活躍課外實踐教育形式。
記者了解到,這是蓉中村打造“15分鐘新時代文明實踐圈”的舉措之一。在這里,已經構建起全域覆蓋的“一書院、兩基地、三中心、四場館、五廣場、十走廊”文化矩陣,并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等文化陣地,持續深耕文化惠民工程,除了每周六定時開講的“培根”文化學堂,還有寒假“春苗”非遺傳統文化研習營、“老年晚晴”文娛工程……年均開展理論宣講、多元文化研學等活動超60場,惠及群眾超6000人次。
如此場景只是南安培育文明實踐陣地的一個縮影。近年來,南安構建點多面廣、互聯互通、便民利民的文明實踐服務圈。目前,全市已建成近20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不斷延伸“1個中心、26個所、429個站”覆蓋城鄉文明實踐陣地大網絡的觸角。
放眼南安,這樣的生動實踐正在全域鋪開——
資源互通活起來。推進“循跡再奮進”新時代文明實踐提質培優工程,打造2條文明實踐精品文化路線——“書香家風·民俗煥彩”線以家風家訓館為載體,傳承優秀傳統文化;“絲路遺韻·古建尋蹤”線以九日山、五里橋等世界遺產為核心,解碼海絲文明基因,凝聚文化傳承力量。
實踐項目惠萬家。組織文明單位、文明校園與新時代文明實踐所(站)結對共建;制定方案和計劃表,今年上半年組織開展新時代文明實踐“五進”、“文明實踐我行動”六項活動等各類文明實踐活動1800多場次。
移風易俗拂新貌。全市累計評選和諧村(社區)436個,南安市430個村(社區)共有248個村(社區)獲評,累計獎勵和諧村資金15574.75萬元,以鄉村“小創建”匯聚全市“大和諧”;發起“崇尚文明節儉弘揚時代新風”倡議,教育引導廣大村民摒棄“講排場”“比闊氣”的陳規陋習。
文化傳承煥生機。將傳統節日作為傳承和弘揚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實施傳統節日振興工程,突出每個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每年舉辦專場活動10多場次,積極引導市民群眾廣泛參與手工、簪花、漆扇、拓印、漢服體驗等豐富活動,讓群眾成為活動的主角。
文明實踐正以潤物無聲的方式,浸潤著這座千年古邑的精神沃土。
共建共享繪就幸福圖景
在洪瀨鎮溪霞村,黨員先鋒隊、巾幗志愿者、青年突擊隊等力量匯聚,打造“美麗家園”“銀發關愛”“文明鄉風”三大志愿服務品牌,年均開展活動40余場;
在梅山鎮格內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組建“夕陽紅”“巾幗隊”等7支特色志愿服務隊,圍繞關愛留守兒童、助農幫扶等民生需求,開展志愿服務活動超100場次;并創立全市首家積分超市——“蘭姐積分超市”,村民憑借日常善舉積累積分,可兌換生活用品;
蓉中村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創新“黨員包片+積分考核”機制,劃分6個環境責任網格,組建村民生態環保志愿隊,通過“門前五包”“最美家庭”評選調動群眾參與積極性……
眼下,文明實踐志愿服務已成為展示南安文明形象的亮麗名片。
記者從市委文明辦了解到,近年來,南安廣泛動員黨政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在職人員、鄉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五老”人員、海內外賢達、先進人物等注冊成為文明實踐志愿者。數據顯示,目前,全市共有25萬余位實名注冊志愿者、1614支文明實踐志愿服務隊,已實施志愿服務項目3.7萬個,文明實踐的溫暖觸手可及。
建章立制讓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開展更加有的放矢。
為推動城市文明建設常態長效、融合發展,南安建立常態督導、清單交辦、定期通報機制,并將小區物業管理提升工作納入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落實城鄉文明創建同創同測,打造城鄉精神文明融合創建樣板;同時,召開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工作現場會,不斷提升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現有全國文明村9個、全國文明單位3個、全國文明校園1個,省級精神文明建設各類先進56個。
從文明實踐活動的遍地開花到制度建設的不斷完善,從個體善舉的涓涓細流到全民參與的磅礴力量,如今,南安這座城市的文明畫卷正以共建共享為底色徐徐展開。(記者 陳亮亮 通訊員 李詩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