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5日開始,今年下半年以來最強冷空氣席卷我國大部分地區,大江南北都提前感受到了常年11月甚至12月才會出現的寒涼。隨之而來的,關于“今年冬天氣溫很低”的說法引起關注。那么,今年冬天是冷冬嗎?冷冬和暖冬的判別標準是什么?今年冬天氣溫狀況將會如何發展?
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 章大全:目前國內外數值模式預測,今年冬季我國氣溫接近常年同期到偏暖為主,但是氣溫的階段性特征比較明顯,冷暖起伏大。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國冬季平均氣溫增暖的趨勢非常明顯,另外一方面,北極地區氣溫上升的幅度明顯高于熱帶和副熱帶地區,我國冬季氣溫冷暖波動會更為劇烈,需要密切關注階段性的強降溫和強升溫過程,對生產生活可能造成的不利影響。
入冬的標準是什么?
今天迎來霜降,已是秋天的最后一個節氣,對于即將到來的這個冬天,氣溫狀況會如何發展?入冬的標準是什么?戳視頻↓↓↓聽專家解讀。
今冬氣溫冷暖起伏大是何原因?
今冬氣溫階段性特征明顯,冷暖起伏大。這又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據國家氣候中心首席預報員 章大全介紹,在全球變暖的背景下,一方面,我國冬季平均氣溫增暖趨勢十分明顯。另一方面,北極地區氣溫上升的幅度明顯高于熱帶和副熱帶地區,中緯度南北溫差減小,西風帶大氣環流減弱,受其影響,我國冬季冷暖波動更為劇烈,需要密切關注階段性強降溫和強升溫過程對生產生活造成的不利影響。
秋天是變短了嗎?冬天會更長嗎?
隨著最近這輪冷空氣的登場,不少網友調侃說,脫下夏裝,直接穿上冬裝,秋天真的變短了嗎?冬天會變得漫長嗎?
中國氣象局氣象分析師 沈雨旸:對于我國很多地方來說,秋季在4個季節當中通常就是最短暫的,像東北華北的秋季大多是在50天左右,這主要是因為從入秋到入冬的進程,是伴隨著冬季風的爆發和冷空氣的大舉南下,在降溫之后的氣溫反彈也通常比較弱。所以從秋到冬的轉換一般都是比較快速而且利落的,會給人一種秋天很短暫的感覺。

但是春季的氣溫波動比較大,所以氣溫要穩定地達到入夏標準,用時會相對長一些,也就導致春季的持續時間通常是會比秋季稍微長一些。
在秋季本身就相對最短的前提之下,這些年又是處在氣候變暖的一個大背景之下,不少地方的夏季長度在拉長,入秋的時間也會明顯推遲。但是對于四季分明的地區來說,很多地方入冬的時間并沒有顯著推遲,這就進一步壓縮了秋天的長度,也就是大家感受到的秋天變短了。

從各個省會首府直轄市的一個統計數據來看,也確實是有很多地方的秋季變短了??傮w來看,東部地區的城市秋季縮短更明顯,如果用1991年到2020年的氣候數據和1961年到1990年的氣候數據做一個對比的話,像合肥、廣州、南寧、??谇锛镜拈L度都縮短了10天以上;像北京、天津、杭州、長沙、福州、銀川、南京這些城市秋季也縮短了4~7天不等,這些城市的入秋日期也或多或少有推遲,特別是像杭州、廣州、海口這幾個城市的入秋日期都推遲了11~13天不等。

冬季是否會變得更漫長?就新舊氣候態的對比,除了華南一帶的無冬區之外,我國其他大部分地方的冬季長度都是有所縮短的,主要還是在氣候變暖的大背景之下,入冬的時間略有推遲,而在入春的時間上則是普遍有比較明顯的提前,也就導致了冬季長度總體上是在縮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