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新股上市數量首次突破400宗,累計融資2301.09億元
2017年最后一個晚上,位于上海的某大型投行辦公室內仍舊亮著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知名投行人士表示,一年以來,每天晚上加班到10點已習以為常。
2017年,A股發行速度加快,各家券商的儲備項目也得到了快速的消耗。
A股市場新股上市數量在2017年首次突破400宗。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有438只新股發行上市,累計融資2301.09億元,相較2016年227只新股融資1496.08億元,上市數量和融資總額分別增長92.95%、53.81%。
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表示,2017年,IPO企業從申請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審核周期為1年3個月左右,之前的審核周期則在3年以上。
然而與新股數量創新高對應的則是較低的過會率。Wind數據顯示,2017年發審委共審核了479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380家過會,過會率79.33%。這也是自2014年IPO重啟以來過會率最低的一年。
國內知名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認為,對IPO上會公司從嚴把關有利于將垃圾公司與問題公司擋在股市的大門之外,減少IPO公司“帶病上市”。
新股上市數量首次突破400宗
根據Wind數據,截至2017年12月31日,已有438只新股發行上市,累計融資2301.09億元,相較2016年227只新股融資1496.08億元,上市數量和融資總額分別增長92.95%、53.81%。
2017年A股市場新股上市數量首次突破400宗,超過2010年347宗歷史高點;但主要為10億元以下的中小型企業,因此籌資額僅是2010年的47%。
事實上,自2016年實施IPO新規以來,A股市場IPO發行節奏就有了持續加快的跡象。與此同時,自2016年11月份之后,A股IPO更是實現了一周一批次的發行速度,并延續至今。有業內人士認為,對于當前一周一批次的IPO發行節奏,已經逐漸成為當下的常態化現象,料若無重要性的變化,則這一常態化現象仍將延續。
證監會曾稱,支持符合條件的企業發行上市,適當加快新股發行節奏,不斷健全新股發行常態化機制,著力化解存量。
根據證監會主席助理宣昌能2017年12月4日公布的數據,IPO在審企業數量已由歷史最高點的2016年6月底895家,下降到當前500家左右的水平,其中大多數(約300多家)為2017年新受理企業。預計到2017年底,IPO在審企業將主要為2017年新受理企業,存量企業的排隊時間結構相比以前大為改善。審核周期大幅縮短,市場預期較以前更加明確。宣昌能表示,2017年,IPO企業從申請受理到完成上市,平均審核周期為1年3個月左右,之前的審核周期則在3年以上。
從行業劃分看,工業企業以137宗IPO和籌資額639億元人民幣繼續保持第一,其次是科技、傳媒和電信業、零售和消費品業、材料業及健康業。其中,零售和消費品IPO宗數和籌資額較去年分別增135%和126%,而金融業IPO宗數和籌資額則雙雙跌出前五位。
從區域來看,廣東浙江企業領跑新股發行。按宗數計,廣東、浙江、江蘇、上海、福建位列前五,占IPO總數71%;按籌資額計,廣東、浙江、江蘇、上海、山東排名前五,占總籌資額72%。
證監會2017年12月29日晚間消息稱,將在推進新股發行常態化的同時,繼續優先支持符合條件準不降低、審核環節不減少、審核程序不壓縮,保證東北地區上市企業的質量;又對東北地區企業在審核進度方面給予優先支持,在同等條件下優先安排進入下一步審核程序,推動東北地區企業及早發行上市的東北地區企業IPO,在受理企業申請后。
3成券商保薦過會率不足80%
IPO常態化直接受益的是保薦機構。多名分析師認為,這有利于券商業績的提升。
Wind數據顯示,2017年以來,60家券商共計承攬420個IPO項目,共計獲得承銷收入149.82億元。其中,有33家券商IPO承銷收入超過1億元。
廣發證券2017年共承攬32個IPO項目,并以12.47億元的收入位列第一;隨后是中信證券,承攬了30個項目,收入12.4億元;國金證券承攬了22個項目,收入9.76億元。
海通證券和國信證券的收入也在9億元以上,分別承攬了28個和26個項目。IPO承銷收入前十的還有中信建投證券、招商證券、安信證券、國泰君安證券和華泰聯合證券。
但與此同時,審核緊箍咒的收緊,現場檢查次數的增加,亦讓券商投行加強風控管理。合規與風控在投行內部被提上更高的位置。
事實上,盡管2017年新股數量上創了新高,但從過會率來看,卻并不高。
Wind數據顯示,2017年發審委共審核了479家公司的首發申請,其中380家過會,過會率79.33%;86家未通過審核,占審核總量的17.95%,其余13家為暫緩表決、取消審核等情形。
這也是自2014年IPO重啟以來過會率最低的一年。數據顯示,2016年證監會共審核了271家企業IPO申請,僅有18家企業遭否,過會率為91.14%,2014年和2015年的過會率也分別達到了89.34%和92.28%。
根據Wind數據統計,從券商保薦的IPO企業過會數量來看,廣發證券、中信證券、國信證券三家券商保薦企業過會數量超30家。
從過會率來看,在保薦過會企業超20家的券商中,有國泰君安、中信建投、華泰聯合、國信證券四家券商的過會率超90%,另外,國金證券的過會率較低,僅為71.88%。
Wind數據顯示,有24家券商的保薦過會率低于80%,占比達3成。
監管層發力IPO審核趨嚴
2017年,監管層也不斷發力,對多項制度的修訂,旨在治理行業亂象,重塑行業規范生態,將合規意識貫徹到券商經營管理的方方面面,貫穿決策、執行、監督、反饋等各個環節。
自2017年10月新一屆發審委成立以來,IPO審核也開始呈現出越來越嚴的趨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12月31日,新一屆發審委已審核89家企業的首發申請,其中,52家獲得通過,通過率為58.43%。而2017年前10個月IPO審核的通過率為80%。
2017年7月7日,證監會修訂并發布《發行審核委員會辦法》,主要涉及包括將主板發審委和創業板發審委合并、增加委員總數、減少委員任職期限等十個方面的內容。
根據證監會公告,第十七屆發審委委員共計63人。這一數量,比此前公示的時候少了3人,并且均為專職委員的候選人。
另外,在發審委委員遴選過程中,外部委員從最初的80名候選人,到最終僅有22人正式獲聘,淘汰率高達七成,凸顯了證監會嚴把發審委委員選聘關的態度。
在新一屆的發審委委員陣容方面,專職委員大幅增加,達到42人,且多數來自監管層;兼職委員21人。業界認為,專職委員數量的大幅增加,體現了監管部門對IPO審核從嚴的態度。
國內知名財經評論員皮海洲認為,發審委委員們在審核的過程中對IPO上會公司從嚴把關的做法是值得稱道的。這種做法不僅符合投資者的利益,而且也符合A股市場的根本利益,它是中國股市的一大福音。它有利于將垃圾公司與問題公司擋在股市的大門之外,減少IPO公司“帶病上市”。對于當下的股市來說,新股上市后業績變臉是經常遇到的事情。有的公司上市動機不純,有的公司上市后很快就淪為了殼資源,造成上市資源的巨大浪費。而對上會公司從嚴把關,就可以減少類似的事情發生,從而為A股市場把守好“入口關”,做到防止“病從口入”。這種從嚴審核的做法對于提高過會公司的質量也是非常有利的。(記者 范維雅)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首個太空計算衛星星座成功入軌 中國星座點2025-05-15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