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也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多位知名經濟學家、企業家對新的一年充滿期待。
他們表示,新的一年將面臨前所未有的機遇。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經濟發展取得了歷史性成就、發生了歷史性變革,為其他領域改革提供了重要物質條件。經濟實力再上新臺階、經濟結構出現重大變革、經濟更具活力韌性、對外開放深入發展、人民幸福感獲得感明顯增強。
大家堅信,新的一年我國經濟將迎來新跨越,實現新發展。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我國將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等各項工作,實現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
新時代要有新氣象,更要有新作為。大家表示,要把握“勢”“事”,立足本職,為推動2018年經濟工作開好局、起好步貢獻智慧與力量。
“2017年我國經濟穩中有進,2018年經濟將保持平穩增長,增長率預計保持在6.5%至7%之間。”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說,在明年的經濟工作中,要把調結構、促改革放在重要位置。
劉尚希認為,當前要注意經濟增長的基礎還不是很牢固,尤其是新舊動能轉換有一些不確定因素,經濟發展中存在一定風險。“2018年將繼續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此過程中要特別關注財政風險、金融風險、經濟風險、民生風險和生態環境風險之間的相互轉化、相互疊加、相互穿透,避免其成為對經濟發展的制約因素。”劉尚希表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被列在三大攻堅戰之首。必須從整體上把握公共風險,提升化解公共風險的能力,從改革和政策入手,打通各種風險治理之間的壁壘和屏障。
“如果能夠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明年經濟平穩、高質量發展可期。”劉尚希說。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明確,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不變。“2018年我國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包括繼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調整優化支出結構,著力支持打好三大攻堅戰等。”劉尚希說。 (經濟日報記者 曾金華采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