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止發稿,集金期貨通行情數據顯示,滬銅期貨指數價格報54730元/噸,跌幅0.43%;滬銅主力1803合約價格報54580元/噸,跌幅0.32%。
5分鐘主力圖上,滬銅主力合約價格高開,到后市價格開始直線下跌,逐漸趨于平穩,布林帶中軌走勢向上,MACD金叉向上,紅色動能柱小幅縮短,短期滬銅主力合約價格或將處于弱勢震蕩行情,后市有上行可能。
投資機構交易觀點
SME信息研發中心:美元或將超跌反彈 銅價下滑
美國勞工部周五數據顯示,12月非農就業人數遠不及預期,不過美元在回落后重獲動能,因投資者認為美聯儲不會偏離升息軌道,短期銅價或將繼續面臨回調風險。
LME3月銅亞市收盤后價格繼續震蕩走低,晚間跌至低點7107美元,收盤報7118美元,下跌67.5美元,跌幅0.94%。滬銅主力1802月合約隔夜跳空低開,跌幅0.98%。
技術面上,滬銅主力KDJ死叉、MACD金叉,價格跌破55000元整數關口,短期或在20日均線附近尋找支撐。
倍特期貨:銅價短期調整
上周末國內倫敦庫存均增加,價格繼續回落,截止上周二comex凈多繼續增加,管理基金凈多創新高至11萬手以上。國內上周末繼續減倉交易,價格小幅回落。各種投行預計今年礦山供應會因為勞工談判受到影響,現貨tc價格繼續中。2018年銅基本面變數較大,消費方面預計偏平穩,供應有著很大不確定性。上周末美國非農數據低于預期,美元回落后反彈,對價格有一定的小壓力,短期調整還有可能繼續。
國內環保問題導致進口廢銅減少的量今年應該著重關注,如果進口量減少超預期,銅價格有望今年繼續上漲。目前國內消費中性,現貨繼續維持貼水,但是貼水縮小,短期需要一定的調整,放棄逢高做空,等待回落再根據市場情況找買點,建議回落至53500附近買進,今天繼續觀望。
華泰期貨:精煉銅供應彈性預期增加,庫存處于小幅度積累階段
【銅市邏輯】 中期邏輯:全球銅精礦供應2017年剛性增量比較小,而彈性增量主要取決于價格,而精煉產能雖然投放較多,但是受限于銅精礦供應,實際供應增量不足以使得銅價格再度下跌,因此中期銅價格筑底預期明顯。
短期邏輯:上周,銅精礦加工費繼續小幅走低,另外,粗銅加工費也小幅降低,整體原料端在加工費談判之后有一定的收窄,這主要是冶煉企業采購所致,精煉銅彈性增加概率較高;精煉銅庫存上周整體有所增加,當前需求依然處于淡季,庫存積累仍然是短期主要的預期,銅價格短期預期仍然以偏弱為主。
【走勢分析】 當周走勢:1月2日至1月5日,銅價格整體上有所回調。
上周,現貨市場貼水幅度大幅度收窄,主要是一方面資金面有所緩解,貨主拋貨的意愿降低,另外,中間商期限套利動力增加;另外,精煉銅進口虧損幅度比較大,精煉銅進口受到極大抑制,現貨貼水因此收窄。
原料端來看,截至上周五上海有色網現貨TC報76-85美元/噸,較上周降低4.5美元/噸。另外,進口粗銅加工費為180-190美元/噸,國內加工費為1300-1400元/噸,較12月環比小幅下降。我們認為,加工費談判結果落定之后,現貨市場成交好轉是上周現貨加工費下降的核心因素。
另外,廢舊銅方面,上周公布的第二批次進口批文情況來看,對于廢七類進口的批復量遠遠小于2017年第二批的量,不過,我們認為,這主要是和2018年批文監管嚴格有關,后續仍然會有企業拿到批文,因此,并不能確定當前的批復就是最終的結果。
精煉銅方面,洋山銅現貨升水有所下降,主要是精煉銅進口虧損較大,限制中國精煉銅進口,而保稅區庫存有一定的積累,據SMM了解,本周(1月2日-1月5日)上海保稅區銅庫存約為48.02萬噸,上周為47.5萬噸。
上期所庫存上周再度增加近1萬噸,倉單也小幅增加,我們認為,在原料情況有所緩和的情況下,中國精煉銅供應的短期彈性預期是增加的,因此,除非需求突變,整體庫存處于緩慢積累階段。
消息面上,佳能可旗下智利Lomas Bayas銅礦工會周四拒絕了資方提出的“最終版”薪資提議,并開始在政府居間調解下與資方舉行會談,以避免罷工,但截至目前,該礦勞資雙方的分歧依然很大。
另外,秘魯能源和礦業部周四公布數據顯示,該國11月銅產量為206,328噸,較上年同期增加3.8%。
綜合情況來看,我們認為短期的邏輯仍然是加工費談判之后,銅精礦供應彈性有所增加,盡管會造成加工費的走低,精煉銅供應彈性增加,當前需求處于淡季,整體庫存處于小幅度積累階段,整體銅價格短期預期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