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師范大學中琉關系研究相關成果(福建師范大學供圖)
跨越五百年的閩琉深情,賡續不絕的“冷門絕學”近日迎來重大發展契機。由福建師范大學首創的中國“琉球學”學科項目,入選中國歷史研究院“絕學”學科扶持計劃2025年度資助學科,是全國入選的六項“絕學”學科之一,也是該計劃設立以來全省唯一入選的項目。
從“閩人三十六姓”的浮海遠徙,到今日續寫友好往來新篇,福建與琉球的情緣如何延續數百年?近日,記者采訪了福建師范大學中琉關系研究所所長謝必震,對福建與琉球兩地的淵源進行了解讀。
八閩學脈深耕琉球研究
琉球群島位于中國臺灣島與日本九州之間,即今日沖繩地區。1372年,明太祖朱元璋詔諭四海,中國與琉球國建立宗藩關系。清承明制,中琉友好交往500多年,直到1879年琉球國為日本所吞并。1945年日本戰敗后,美軍占領琉球群島,其行政機構及官方文件均使用“琉球”這一名稱。1972年,美日通過私相授受方式完成琉球施政權的移交。此后,琉球群島處于日本管轄之下,改設為“沖繩縣”。自1879年至今,關于琉球群島主權歸屬的歷史與法理爭議始終存在。
追溯福建師范大學與“琉球學”的緣分,從一開始便與福建本土的琉球歷史遺跡緊密相連。謝必震介紹,1947年福建師大前身校的教師傅衣凌先生就開始了“福州琉球館史跡調查”的研究工作,20世紀60年代又由劉蕙孫先生帶領的團隊,開始調查琉球墓一些歷史遺址,撰寫了福州倉山白泉庵琉球墓的調查報告。其后福建師大一批教師都以琉球研究為主,在音樂、歷史、美術、語言、體育等方面的中琉關系研究碩果累累。尤其跟日本琉球大學學者合作、與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作,出版了七部《清代中琉關系檔案選編》。自此,福建師范大學對琉球的研究,在對外交流、學術開展、人才培養等方面都突出顯現了其學科優勢。成立于1995年的福建師范大學中琉關系研究所,是中國目前唯一以中琉關系作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機構。
從“閩人三十六姓”綿延至今的五百年情緣
“明清時期,朝廷明確規定‘浙江通日本、福建通琉球、廣東通東南亞各國。因此,500年的中琉關系是以福建為舞臺的。”談及福建與琉球的淵源,謝必震介紹,福建曾是中琉交往的唯一通商口岸。
而“閩人三十六姓入琉球”,則是閩琉情緣中濃墨重彩的一筆。謝必震介紹,福建人多地少,迫于生活的壓力,許多人向海外拓殖。明朝以前就有許多人到琉球討生活。明代禁海,這些行走在福建與琉球之間的閩人就沒有了生活的出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因此明廷頒敕,承認這些移居琉球閩人的合法地位,這就有了琉球閩人三十六姓。
“琉球社會的進步,閩人三十六姓功不可沒。”謝必震說,閩人移居琉球,帶去了先進的中華傳統文化,對琉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政治制度的變革,社會思想的變化,儒學傳遍琉球,官制、兵制、法制都遵循中國的樣子,生產技術、科學技術、文學藝術、社會經濟、對外關系、造船航海、宗教信仰、民間習俗等都因為閩人移居琉球而全盤接受中國的文化,在上述的各個方面得到體現。閩人三十六姓不僅是中國和琉球友好往來的見證者與參與者,更是中華文明的傳承者與傳播者。
由于歷史上福建與琉球古國的關系,兩地人民的交流續寫了許多友好的篇章。如福州琉球館重修開放、福州琉球墓建立;沖繩地區修建了“福州園”、久米村發祥地紀念碑。1997年福建與沖繩建立友好省縣關系;1981年5月福州與沖繩那霸建立友好城市關系;1988年9月泉州與沖繩浦添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1997年,廈門與沖繩宜野灣市建立了友好城市關系。近年來,福建與沖繩兩地的友好交流在文化、旅游、青年交流等方面持續深化。琉球閩人宗親會與福建宗親會聯系頻繁,兩會交流傳為佳話。
琉球學助力東亞話語體系構建
環球時報社評指出,“琉球學”是一門對琉球的地理、政治、文化以及中琉歷史、琉球東亞關系史等方面進行綜合性研究的學科,其定位與中國學、韓國學、日本學并列,而非僅作簡單區分。其核心研究圍繞琉球的歷史、文化與對外交流等多個維度展開。在歷史方面,包括琉球的起源、與明清的宗藩關系及被日本吞并的過程等;在文化方面,涉及琉球語言、服飾、建筑、音樂及宗教信仰等;在對外交流方面,涵蓋對外經濟來往、朝貢貿易與周邊國家互動等。“琉球學”研究對近現代“琉球問題”的討論和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琉球學”入選國家級“絕學”學科扶持計劃,意味著中國學界正以學術理性參與東亞歷史敘事的重塑。中國“琉球學”研究將告別以往零散化、碎片化的狀態,學科未來發展將呈現體系化、融合化與國際化等趨勢。這項研究的意義不僅限于學術層面的拓寬,更關乎中國在復雜地緣格局中話語體系的構建。
“琉球學建設并不是一個單位、一個地區、一個國家的事,是學界、是世界性的學科建設,希望海內外學者,各界一起建設。”謝必震表示,目前福建師范大學的“琉球學”學科建設,誠邀學有專長的學者加盟,共同建設好琉球學。目前學科在聘用海內外學者、數據庫建設、數字博物館建設、學術交流、學術會議、學術刊物、學術研究、課程教學、平臺建設等方面都有完備的計劃,他們將與海內外學者一道,不遺余力地建設好“琉球學”學科。(記者 馮川葉)

位于福州市臺江區的柔遠驛(琉球館)(圖片來源:一線臺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