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進一步推動家校社協同育人,構建政府主導、部門聯動、學校主責、家庭盡責、社會參與的工作格局,日前,我市出臺了《關于加強寧德市家校社協同育人保障未成年人健康成長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
《意見》明確了我市當前和今后一段時間內家校社協同育人工作的總體目標,要求家庭學校社會協同育人機制完善、學校指導主陣地作用進一步強化、家長履行家庭教育主體責任更加到位、社會育人資源利用更加充分、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長的社會環境進一步優化。
《意見》在工作重點方面,圍繞構建“學校—家庭—社會”聯動機制,細化了21條政策舉措,并明確各項舉措責任單位。
聚焦學校主導,夯實育人主陣地。重點要落實“減負提質”硬要求,切實減輕學生負擔;深化研學實踐育人,將研學實踐納入教學計劃,打造“行走的課堂”;暢通家校溝通渠道,建立常態化溝通機制;建強家庭教育隊伍,遴選市、縣、校三級專家庫,組建覆蓋家長、教師、干部群眾、“五老”人員的萬人志愿者隊伍,3年內實現教師家庭教育指導全員輪訓;強化心理健康護航,配齊專職心理教師,建立“篩查—干預—治療”三級預警機制,組建心理危機干預隊伍,最大限度減少學生非正常死亡案件的發生。
突出家庭盡責,筑牢育人基礎關。重點指導家長落實科學育兒要求,關注孩子身心健康成長;自覺參與“五個一”成長行動,每學期閱讀1本家庭教育書籍、聽1次講座、參加1次家校活動、參觀1個文化場館、體驗1次社會實踐;提升數字化學習能力,善于利用網絡平臺獲取優質教育資源,市里將依托寧德開放大學建設“家長網絡總校”,開發0-18歲分齡課程體系,家長可以參與免費學習。
凝聚社會合力,構建育人共同體。重點要推動資源共享,為家庭提供多樣化的學習資源和實踐平臺;深化優生優育服務,拓寬家庭教育指導覆蓋孕產期、嬰幼兒成長全過程;關愛特殊群體,保障貧困、留守殘疾、重病等兒童群體的家庭教育需求;營造安全、健康、和諧的成長環境;加強宣傳引導,營造全社會重視家庭教育良好氛圍。
據了解,近年來,我市高度重視家庭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指導下,依托寧德開放大學成立市家庭教育指導服務中心,開展“做合格的現代父母”主題家庭教育指導活動,取得良好成效。截至目前,全市累計開展家庭教育講座1.2萬余場,惠及家長183萬余人次,“寧德模式”成功入選教育部典型案例和創新實踐項目。市婦聯充分發揮群團組織優勢,推動家庭教育指導服務融入基層治理,構建覆蓋城鄉的家庭教育支持體系;古田縣、屏南縣先行先試,探索出各具特色的基層實踐經驗,為全市協同育人工作提供鮮活范例。
《意見》的出臺,標志著我市未成年人保護和家庭教育工作邁入規范化、制度化發展新階段。(閩東日報記者 陳祎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