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學雷鋒,處處可見志愿者的身影,不論是在福利院,還是在龍王頭沙灘、萬寶公園,抑或金井片區臺創園附近的荒地上,他們不僅為貧困孤寡老人和留守兒童送去關懷,還積極參與改善平潭的生態環境,凈灘、植樹、創建文明城市……他們用行動細心呵護著平潭的碧海銀灘。
寬敞明亮的驛站
3月13日,記者從區志愿者服務管理中心獲悉:自去年以來,我區新增志愿者注冊登記22413人,新增志愿者團隊183個,首次設立海上黨員無償救護隊和平潭供電公司東區供電所志愿者服務驛站。如今,平潭志愿服務隊伍正日漸壯大,嵐島上的人性情懷也愈加閃耀。
“萌娃”也出力
志愿者人數不斷翻番
昨日,一群志愿者正冒著寒風細雨在龍王頭沙灘上清理垃圾,他們都是來自潭城鎮的社區志愿者,其中,還有不少“小小志愿者”,他們和大人一起,沿著海灘和廣場認真撿拾垃圾。
今年4歲的志愿者張楚燁頗受大人們的稱贊。去年,金峰寺發起365天免費送愛心粥活動,小楚燁自從加入愛心團隊后,堅持每天在路上為路人送粥。
“她是我見過的最有恒心的小朋友,除了為別人送粥外,她還保持著‘遇到垃圾就撿起’的好習慣,但凡在路上碰到了塑料袋、塑料瓶子,二話不說立馬撿起扔進就近的垃圾桶。”金峰寺賢諦法師說。
“自平潭創建文明城市以來,我區增加了2萬多名志愿者,人數較以往增加了數倍,志愿者群體逐漸龐大,志愿活動也日益豐富。”區志愿者服務管理中心工作人員嵐小菁說。
團體在壯大 為建設新平潭貢獻力量
“你要好好讀書,不要擔心家里的事情,我們會盡力幫助你。”馬家軍公益組織負責人郭國耀長期關注貧困學生李勇,希望他安心學習,并幫助他暫度難關。
李勇因為家中遭遇變故,年幼的弟妹沒人照顧無法上學,馬家軍公益組織在得知李勇的家庭情況后,不僅送去了“救急金”,還為李勇的弟妹上學一事奔波。實際上,馬家軍公益組織只是平潭草根志愿團隊的一個縮影。
潭城鎮社區志愿者服務隊、青年志愿者協會、區博愛助殘志愿者服務中心、愛心公益協會……在志愿團體中,政府引導組織的志愿者團隊占據全區志愿者團體的大部分,但民間志愿者團隊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如馬家軍公益組織、平潭藍天救援隊、平潭義工俱樂部、愛心家園,這些平潭志愿者身著團隊小馬甲,正以自己的方式為建設新平潭貢獻力量。
“去年至今,我們新增了183個志愿服務隊,這其中還不包含民間志愿者隊伍,很多自發組織的民間志愿小團隊會組織愛心志愿者前往福利院、精神病院和困難戶家里,為困難戶送去愛心物品,并持續關注這些特困戶的最新動態,幫助他們做很多事情。”嵐小菁說。
“不論身處哪個志愿者團隊,我們都是志愿者大隊伍中的一員,用我們小小的努力,去傳播社區正能量。”愛心公益組織負責人王強生說。
半路上的“家” 志愿服務驛站真貼心
在流水鎮東星村,志愿服務驛站引起了市民劉先生的注意,劉先生打開門,走進這處“小天地”才發現,這里居然是免費的“休息站”,不僅可以看電視、上網、還有不間斷的熱水、免費醫藥用品,甚至連手機數據線都“妥妥”地置備了。“這也太貼心了吧,簡直是人在旅途最想待的地方。”劉先生感嘆道。
實際上,劉先生所謂的免費“休息站”是我區首個志愿服務驛站,也是福建省志愿服務示范驛站,由平潭供電公司東區供電所建立的。為了讓附近的游客或市民有個臨時休息的地方,平潭供電公司特地打造了這樣一處便捷而貼心的“小天地”,驛站四面是通透的玻璃墻,巧克力色的絨布鋪好的小圓桌,桌上放置著手工小干花,一旁還有便民架,放著數把雨傘。考慮到環島路上沒有便利店,驛站內還擺放著販賣機,市民只需要用手機刷取機器上的二維碼支付,便可以買各種飲料、泡面和小零食。
“雖然志愿服務驛站不大,但五臟俱全,功能十分強大,對于我們這些游客來說實在太方便了。”來自安徽的游客郭先生說。
除了流水東星村的志愿服務驛站外,海上黨員無償救護隊志愿服務驛站是我區第二個志愿服務驛站,設立在龍鳳頭海漁廣場,為游客和市民室內休息的場所,并配備了愛心廣播,提供海上緊急援救服務。(記者 陳云花/文 林映樹/攝)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津巴布韋青年在武夷山訪茶2025-07-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