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還不滿15周歲的小翔在浙大一院接受了心臟移植手術。“當時,他的心功能非常差了,藥物已無法維持心臟正常運作,如果再不手術,心臟隨時有停跳的可能。”馬主任說。
術后,小翔休學一年,但這一年小翔發生了巨變,就連他自己也感受到了這種改變,“一個是生理上的,一個是心理上的。手術出院后,我立馬就感覺整個人輕松了很多,一種從沒有過的輕松,這種輕松的感覺讓我感受到了生活還是美好的,我的人生也充滿了可能。”
在家人眼中,他變得乖巧、懂事,不再暴躁、任性。更讓家人意外的是,休學一年,再次走進校園時,小翔變成了“學霸”,每次考試均名列前茅。“手術前,我的成績在班里算是中下游,班里42個同學,我差不多排二十八九名。”小翔說,中考那年,他以優異的成績考上了當地一所重點高中。
“說實話,他考上重點高中,我們都非常意外。畢竟,他從小身體就不好,大家都不會給他太大壓力,對他的學習成績也沒有要求。”小翔的姐姐說,“我們都覺得移植之后,他變得聰明了。”
正常人的心臟有四個心瓣,分別是主動脈瓣、肺動脈瓣、二尖瓣和三尖瓣,當它們張開時,血泊可以流過,關閉時則可阻止血液倒流,使血液正常地循環全身。心瓣膜病通常是心瓣的開臺出了問題,如開或關閉時無法完全開、閉,留有空隙即心瓣關閉不全,也可能是張開的幅度不夠寬闊即心瓣狹窄。
心臟瓣膜病多發生于30歲左右的青年人,其中三分之二為女性,其病因可分為先天性和后天性兩大類。先天性的心瓣疾病是指患者出生時已出現心辯膜病,多數無明顯病因,如有的患者主動脈瓣只有兩葉,少了一葉,使主動脈瓣只能張開一點,影響血液流通。后天性的心礙疾病一般可分為細茵感染、退化及其它疾病引發三大類。細菌感染是指細茵通過血液到達心臟內部,侵蝕心瓣,使心筋受損,退化的現象主要出現在老年人身上,尤以主動脈瓣最常見;其它疾病主要是指風濕性心臟病。
心臟瓣膜病的癥狀與其它心臟疾病的癥狀差不多,但也有一些不同,其癥狀主要有以下幾點:一、心臟瓣膜病的患者容易感到疲倦,干一點兒活就覺得累,體質非常的差。二、心臟瓣膜病患者呼吸不順暢,一活動就上不來氣,即氣短。三、有的患者會出現面部、手腳或其它部位腫脹。四、有的心臟瓣膜病患者甚至會出現腹部腫脹、食欲不振。五、心跳無規則,有時會突然加快,如出現突然暈例的情況,更要格外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