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安置小區的物業費,總有一部分人拖著不交,這可咋辦?”“小區大門設計不合理,天天進出心里都不踏實,安全沒保障。”……前不久,一場座談會在涵江區涵東街道的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進行,群眾代表們你一言我一語,將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堵點”“難點”提出來。市人大常委會黨組書記、主任蘇永革認真傾聽并不時記錄,現場協調相關部門,商議解決思路。
這是市人大常委會創新建立“三個聯系”工作機制、將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轉化為具體實踐的暖心縮影。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堅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重要思想,以“三個聯系”推動人大代表常態化、制度化深入基層,聽民聲、匯民意、解民憂,架起了一座座暢通民意的“連心橋”。
“三個聯系”機制:
讓代表與群眾心連心
“人民選我當代表,我當代表為人民。”如何讓這一承諾落到實處?
作為市人大常委會做好代表工作的重要創新舉措,“三個聯系”機制就是常委會主任會議成員聯系常委會委員、常委會組成人員聯系代表、代表聯系群眾。該機制通過明確聯系名單、建立固定聯系對象等方式,架起了人大常委會與代表、代表與群眾之間的“連心橋”,經常性、針對性聽取代表和群眾意見訴求,切實解決代表和群眾在生產生活中遇到的問題。
今年以來,300多名市人大代表廣泛聯系群眾,幫助解決群眾生產生活實際困難200余個,以務實作風、走心服務贏得群眾的信任和支持。
“在莆田,人大代表不再是‘會議代表’,而是真正成為群眾身邊‘看得見、找得到、靠得住’的貼心人。”市人大常委會代表工委負責人介紹,“三個聯系”機制為代表履職樹立了清晰導向、提出了明確要求,推動代表們常態化下沉一線,精準化收集民意,實打實地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一月一主題”:代表履職常態化制度化
10月14日,市人大常委會開展以“關注民生促發展”為主題的“人大代表活動日”活動,市人大常委會領導與人大代表一道,實地察看了解仙游縣總醫院園莊鎮分院遷建工程、國道228線仙游縣楓亭鎮海安村至荷珠村段路面改造工程進展情況,并召開座談會。代表們圍繞活動主題討論交流,提出意見建議。辦好代表建議,是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體現,是發揮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優勢的重要內容。為進一步拓展代表履職平臺,市人大常委會創新建立“一月一主題”的“人大代表活動日”制度,打造特色品牌。常委會領導帶隊,組織代表“回選區、訪選民”,圍繞月度主題深入基層,傾聽民聲、匯集民意,形成書面建議及時交辦、跟蹤落實。
數據顯示,自市八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全市累計開展“人大代表活動日”活動45次1200余場,接待選民超1.1萬人次,收集意見建議700多條,所有建議均嚴格按照代表建議辦理程序閉環跟蹤、落實反饋,實現“民有所呼、我有所應”,也讓閉會期間代表履職真正延伸到了基層末梢。
其中,“快遞物流進村”建議的督辦成效顯著,解決了農村收取快遞的“最后一百米”和農副產品進城的“最初一公里”難題。該案例入選全國農村寄遞物流體系建設典型案例,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莆田經驗”。
“室站點”體系:打造多元履職平臺
為充分發揮代表作用,市人大常委會立足實際,系統構建了以“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為基礎、以“駐外代表聯絡站”為延伸、以“行業代表聯系點”為特色的多層次、多元化“室站點”履職平臺體系,為代表密切聯系群眾、依法高效履職提供了全方位、立體化的支撐。
在活動室建設方面,我市嚴格遵循“八個有十個要”標準,建成標準化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213個,實現市、縣(區)、鄉(鎮)三級全覆蓋。全市5000多名各級人大代表按“就近就便”原則編入活動室,使活動室成為閉會期間代表履職的常態化陣地。
針對莆田籍在外人才集中、特色產業鮮明的特點,市人大常委會創新設立“駐外+行業”雙軌履職平臺。比如,我市在北京、上海等地設立“駐外人大代表聯絡站”,代表們既當好家鄉發展的宣傳員,又做好在外鄉親的服務員。立足工藝美術、生命健康等特色產業,我市設立行業代表聯系點,組織專業領域的代表開展調研,為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與打造法治化營商環境貢獻代表智慧。
數字賦能:構建智慧履職新格局
面對數字化發展浪潮,市人大常委會主動擁抱新技術,將代表履職平臺深度融入“全市一張圖”平臺,通過數字賦能,打造高效透明的履職“新引擎”。
在“全市一張圖”平臺嵌入“人大代表履職”模塊后,閉會期間的代表履職活動可在線展示、全程記錄,代表建議可網上登記、網上交辦,實現線上提交、交辦、跟蹤、反饋的閉環管理,提升履職透明度和便捷性。
據介紹,依托“全市一張圖”,市人大常委會將代表和群眾反映的各類意見建議全面接入,建立健全“反映—交辦—處理—答復—評價”的線上閉環處理機制。這一創新實踐,不僅大幅提升了代表建議辦理的效率,還有效激發了代表的履職熱情,推動了民生訴求的高效響應和解決。
“人大代表+”:創新基層治理模式
市人大常委會積極探索“人大代表+”多元解紛調解模式,充分發揮人大代表扎根基層、熟悉民情、善于溝通的優勢,通過“人大代表+法官”“人大代表+村干部”等多方聯動機制,推動法、理、情深度融合,努力把矛盾糾紛化解在基層、消弭于萌芽。
這一模式的實施,有效推動代表嵌入基層社會治理,助力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新格局,基層矛盾糾紛呈現逐年減少的態勢。
值得一提的是,市人大常委會還在全省市級層面率先推行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出臺《關于開展市政府為民辦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工作的決定》,同步推動縣鄉兩級人大陸續鋪開票決工作,通過構建“征集、票決、監督”工作閉環,讓民生實事真正由人民作主。
2025年,莆田市通過“微信小程序+代表實名制投票”方式,全體代表差額票決產生30個為民辦實事項目,涵蓋民生保障、生態治理等八大領域,實現決策主體、方式、依據的根本轉變。
成效顯著:群眾獲得感持續提升
市人大常委會深入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持續創新代表工作機制,在服務大局、改善民生中展現擔當,取得顯著成效。
在代表建議辦理方面,《關于加快環城福道建設的建議》被列為重點督辦建議。經市人大常委會持續跟蹤監督,市政府領導多次現場協調推進,項目進度顯著加快。目前莆陽福道已進入工程掃尾階段,不僅為市民提供休閑新去處,更成為新晉“網紅”地標。
市人大常委會通過對民營供水企業整合的持續監督,推動完成了民營水廠的收購工作,解決莆田沿海30多萬群眾飲水安全問題。省人代會上,莆田代表團所提的議案連續12年被列為一號議案。由趙魯山和傅麗云分別提出的有關“產業轉型”和“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建議,均入選2024年福建省人大常委會10件高質量代表議案建議典型案例。
“為民辦實事不是‘政績工程’,而是‘民心工程’;代表聯系群眾不是‘形式任務’,而是‘責任擔當’。”蘇永革要求,要把深化拓展“三個聯系”作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要抓手,拓寬聯系渠道、豐富內容形式,深入基層一線,經常性走訪聯系代表和群眾,增強代表履職實效,夯實人大工作民意基礎。
如今,人大代表聯系群眾活動室已成為傾聽民聲、匯集民智、化解民憂的“連心橋”,并與社區黨群服務中心、矛盾糾紛調解室、街道居民議事廳等陣地融合共建,顯著提升了“建、管、用”實效。推動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已成為開展常態化聯系工作的落腳點,讓群眾看到變化、見到成效、得到實惠……市人大常委會一系列創新實踐,不僅豐富了代表履職的內涵與形式,更以實際行動詮釋了“人民代表為人民”的初心使命,讓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基層實踐中更加真實、可感、有效,為推進基層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貢獻了人大智慧和力量。
全媒體記者戴立欽
通訊員唐福山翁劍飛許麗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