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閩南網訊 29歲的云南文山人黃某勇是老鄉眼中略顯孤僻卻也頗安分之人。
所以,當被告知,昨日上午10時許,在池店村的菜市場附近,抹了脖子鮮血橫流,揮舞菜刀與民警對峙40分鐘之久的人是黃某勇時,一眾老鄉一時都緩不過勁來。
被警方制服送醫后,做了個手術縫了幾十針后,送到住院部不到10分鐘,他從10樓跳下,當場身亡。守在病房照顧他的兩名老鄉,一個下來取藥,一個走廊接電話,才挪個身,沒想到他就走了。
晉江警方經調查,初步認定黃某勇是自殺,目前,正在著力調查他的自殺原因,且已與他的家屬和老鄉聯系,配合他們做善后工作。
目前,黃某勇的老鄉已經通知他的家屬,他的哥哥正趕往晉江。
上午10時許 宿舍
他揮刀抹脖子
這個時間,黃某勇本該在工廠忙活著,卻不知為何仍呆在宿舍。隔壁,一老伯正準備午飯。
不經意抬頭,卻看到黃某勇右手抓著一把菜刀,從房內走出,脖子右側一刀長約6公分的傷口,一直流著血,傷痕看起來不淺,身上臉上沾滿血污。老伯回憶說,當時嚇壞了,根本不敢再看他,奔向離宿舍100米左右的廠房喊人。
“出事了!出事了!快來人啊!”聽到呼救聲,沈紅偉和其他3人馬上從車間跑出來,此時的黃某勇,揮舞著菜刀,讓本想上前制止的他們心生后怕,邊報警邊跟在他身后。
10時10分許——10時50分許 菜市場附近
持刀與民警對峙
池店村片警李偉東接警后,馬上與兩名民警趕到現場。
這時,黃某勇已揮著菜刀走了200多米,來到池店村的菜市場附近的李五紀念館前,情緒激動地反復喊著,“全世界的人都看不起我!”
這個點,趕往菜市場買菜的人群漸漸多了,多次上前制止的民警和聯防隊員卻被輪番逼退,他喊道,“你們誰敢靠過來,我砍死誰!”
“當時情況很緊急,我們擔心他自殺,多次上前制止都被逼退,只好先圍住他,不讓其他人靠近。”李偉東說。
“嚇都嚇死我了。他右手揮舞著菜刀,左手拿著一瓶水,逼著一名聯防隊員連連往菜市場方向退了好幾步。”附近一家理發店員工,回憶起事發的一幕,不由得吸口冷氣,他說,這期間,黃某勇時不時喝水,抽煙。“他手中的水喝完時,人群中有人又扔了一瓶給他。”
對峙30分鐘后,民警和聯防隊員找來幾根長棍,試圖打掉菜刀,但試了幾次,只打掉了他手中的水。
10時50分許,民警和聯防隊員分工分散他的注意力,慢慢包抄,逐漸縮小包圍圈,出其不意地伸出木棍,打掉了他手中的菜刀,眾民警齊上,將他制服。等候在旁的救護人員,馬上將他送往醫院。
11時許——12點50分許 晉江市醫院
縫了幾十針
11時許,黃某勇被送到晉江市醫院,主治醫師李醫生察看完他的傷勢,不禁連連慶幸。“他脖子上的傷口很深,差點就割到氣管和頸部的動脈了。如果割到這兩個地方,那肯定就沒救了。”
隨后,李醫生和另一名醫生為黃某勇做手術縫合傷口,手術中,他的情緒已較平靜,但護士仍不放心,輕輕按住他的雙手,防止他亂動影響手術。
一個多小時后,手術完成,傷口縫合好。
“我們一共為他縫了幾十針,但他目前還沒脫離生命危險。現在最主要的是怕傷口血腫,壓迫到氣管;同時,傷口可能會感染,這都可能危及生命。”李醫生說。
12點58分 住院部10樓
他從10樓跳下
手術是在12時50分許結束的。在兩位老鄉的照顧下,醫護人員將黃某勇送進病房。記者離開病房,醫護人員在為黃某勇換衣。
12時58分,記者剛走到住院部樓下,剛剛被送醫搶救的黃某勇卻已然橫趟在地,氣絕身亡。
“安頓好黃某勇后,照顧他的兩個老鄉,一個下樓為他拿藥,另一個則走出病房到走廊接了個電話。那時他獨自站在窗前,趴在窗戶上,還以為他在看風景。”據黃某勇隔壁病床的劉先生回憶,沒承想,他突然踩在椅子上,跨出窗子,跳了下去!
“那時我剛走到病房口,看到他要跳樓,馬上跑過去想抱住他,根本來不及啊!”李醫生懊悔地說。
照顧隔壁病床劉先生的何先生說,當時他正好上廁所,否則,悲劇也許就能及時遏止了。
黃某勇其人
疑似患精神疾病
老鄉勸醫他不聽
高朝貴與黃某勇住同一間房,兩人是老鄉兼工友,據他介紹,黃某勇到這才10幾天,2月22日開始上班,在廠里當雜工。
“他平時比較孤僻,不愛說話,雖然脾氣暴躁,但也沒跟人吵架打架什么的。”高朝貴說,“到池店的這10幾天,他經常一個人出去喝酒,晚上也常一個人躲在角落抽煙,常常大半夜不睡覺,上了一天班就沒再去。”
“我們懷疑他有精神抑郁,勸他去醫院看看。但他卻說我們看不起他。”老鄉兼工友沈紅偉說。
黃某勇的主治醫師李醫生也懷疑他患有精神疾病,手術時,李醫生問他為什么要自殘。“他說他也不知道為什么,還說‘那天晚上手機一直在閃,對著我的眼睛’,所以就要自殺。”
與家人吵架
5年沒回過家
“我們覺得,他抑郁可能是家里的事情造成的。”高朝貴介紹,幾年前,黃某勇的母親病了,父親曾讓他出點錢給母親治病。但是,黃某勇卻說,“我沒錢,關我什么事!”
他父親非常生氣,罵他連母親都不要了,讓他離開家。
這5年,他都沒回家過年。
延伸閱讀
泉企心理咨詢起步晚
請關注員工心理健康
泉州作為制造業基地,上百萬的外來務工人員遍布晉江、石獅、南安等地。而這群龐大的外來務工人員群體,心理問題尤其容易被忽略。
361度國際有限公司心理咨詢師曾瑩芝介紹,泉州乃至福建的企業,在心理咨詢方面的起步很晚,而廣東企業自2005年起有這方面的行動。但泉企這兩年會越來越關注這一塊,據她了解,361°、安踏等公司已經有一個心理咨詢室了,喬丹、特步等企業也在籌劃中。
“泉企以服裝、鞋帽工廠為主,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員工的文化要求不高,主要生產力集中為80后、90后。他們的婚姻情感問題、人際關系問題,包括同事之間、上下級之間的關系處理等方面,較容易出現心理問題。”曾瑩芝說,很多外來務工人員自身不具備發現和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以致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得不到解決,這就需要一個宣泄的地方和渠道。
因此,企業應該越來越重視員工的心理健康,逐漸建立心理咨詢室制度非常必要。
泰好康公司品牌策劃總監、福建心理學會會員蔡曉認為,現在外來務工人員中獨生子女多,社會承受能力較弱,感情上、貧富方面容易產生挫折感和心理落差。“建議企業能夠重視,啟動員工關懷計劃。員工有問題也應該主動找企業解決,或者跟同齡人多交往、傾訴,多跟外界來往。”(本網記者 林天真 譚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