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產業如何走出轉型困境?
當代農業如何實現綠色發展?
近段時間來,隨著漳浦“四下基層、三進三訪”工作的開展,廣大基層干部,深入全縣農業產業各領域,用實地考察、親身調研、入戶入企等方式,切實探討解決方案,為產業轉型、綠色發展開辟出一條條新的路徑。
官潯鎮溪坂村:
“云端”賽道,花木“老”產業迎“新”
漳浦縣官潯鎮溪坂村曾是遠近聞名的花木之鄉,以培育綠化帶苗木為主業,一度風光無限。然而,隨著城市綠化需求趨于飽和,傳統大樹與地被苗木滯銷積壓,產業陷入低谷。
面對困局,溪坂村駐村工作組與村黨總支書記翁國興沒有退縮,而是將“四下基層、三進三訪”作為破題之鑰,深入漳州各地花卉市場開展實地調研。從百花村到九湖,再到龍?;ɑ芗⒌兀麄兠翡J捕捉到市場風向之變——微景觀、庭院綠植正悄然興起,而大型苗木風光不再。更令人振奮的是,線上直播帶貨已成為花卉銷售的新引擎。
方向既明,關鍵在行。工作組入戶走訪發現,許多花農,尤其是留守在家的女性村民,雖精通種植,卻苦于銷路不暢;對直播電商則心存疑慮:“一部手機真能賣得出花?”為此,翁國興帶領村干部逐一上門釋疑解惑,并聯合縣農業農村局、縣婦聯舉辦電商培訓班。首期直播與短視頻剪輯課程吸引百余人報名,最終精選16名婦女組成“溪坂十六朵金花”,成為村里第一批花卉苗木“推薦官”。
從鏡頭前的手足無措,到熟練掌握IP打造、腳本撰寫、視頻剪輯與直播話術,這支“巾幗戰隊”迅速成長。她們把庭院變成直播間,將盆景搭配奇石、茶具,營造出詩意盎然的微景觀場景,讓一盆盆綠植通過網絡走向全國。如今,庭院直播已成為溪坂村一道亮麗風景線,帶動全村線上銷售額突破千萬元,真正實現了“云上花開香幾許,庭間有景引客來”。
為進一步放大效應,溪坂村攜手村民打造“官潯鎮溪坂精品花卉電商示范園”,構建“前庭店后基地”的產銷新模式。“前庭店后基地”里,庭院中盆景配奇石、茶具,自成微景觀;后院花農培育苗木時,鏡頭實時展示。當手機訂單不斷彈出,花農們不禁感嘆:“以前賣花靠貨車拉,現在靠網線就能把花送到全國各地!”
2024年海峽兩岸農博會·花博會上,“推薦官”們連續開展12場直播,日均直播時長9.5小時,僅小品類花卉線上線下銷售額即超4萬元。曾經為銷路發愁的溪坂村,如今卻在數字浪潮中重煥生機。
縣農業農村局:
墊料養殖點亮農業發展“綠色曙光”
在綏安鎮鹿溪、南溪流域,另一場深刻變革也在悄然發生。為推進畜禽養殖污染治理,一批生豬養殖戶面臨退養轉產。
然而,轉什么?
怎么轉?
資金從哪來?
技術會不會跟不上?
一系列現實難題擺在面前。
縣農業農村局干部帶著問題下沉一線,深入養殖戶家中,傾聽訴求、摸清痛點。在走訪溫氏集團等龍頭企業過程中,一種名為“墊料肉禽養殖”的新型模式進入視野——該模式采用原位發酵床技術,實現養殖廢棄物零排放,且投資少、周期短、占地小、效益高,尤為適合原有豬舍改造利用。
兩個月即可出欄,環保達標,無需頻繁清糞排污,還能享受企業保底收購……這一系列優勢讓不少觀望中的退養戶動了心。但仍有顧慮:技術會不會太難?市場風險如何應對?
為此,縣農業農村局組織技術人員走村入戶,開展專題培訓和現場觀摩,用實際案例打消疑慮。同時,牽頭組織舊鎮、盤陀、石榴等鄉鎮的退養戶赴示范基地考察學習,面對面交流經驗。更為關鍵的是,推動企業與農戶對接合作,提供種苗、飼料、技術指導和保價回收“一條龍”服務,徹底解決農戶“不會養”和“賣不出”的后顧之憂。
針對資金瓶頸,縣農業農村局積極協調農商行等金融機構,推出低息專項貸款,切實緩解轉型初期的資金壓力。截至目前,已有22戶退養戶參與“墊料”肉禽養殖項目,其中9戶已成功投產,走上綠色轉型之路。從傳統粗放養殖到生態循環農業,從被動退養到主動轉型,這場綠色變革不僅改善了流域生態環境,也為退養戶開辟了可持續增收的新路徑。
無論是溪坂村花木產業借力電商破繭成蝶,還是退養戶依托綠色養殖重拾信心,背后都離不開“四下基層、三進三訪”工作機制的扎實落地。它讓政策更有溫度,讓決策更接地氣,也讓鄉村振興的步伐更加堅實有力。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天問一號“驚鴻一瞥”!神秘阿特拉斯彗星特2025-11-06
挖掘泉州的鄉村之美、名橋之美、名山之美、飲食之美,讓時代記憶在城市更新中重煥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