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0日,華安召開全縣鄉村重塑工程部署會,認真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四中全會精神和省委、市委有關工作部署,正式啟動以人才塑人、文化塑魂、空間塑形、產業塑業為核心路徑的鄉村重塑工程,加快推進縣域城鄉融合發展。縣委書記廖海軍參加會議并作講話,縣長陳敏杰作具體工作部署。
新形勢下,華安縣域的發展正沿著培育增強“愛我華安、興我華安”的華安情懷,傳承弘揚華安精神,創新發展華安經驗,共同建設美好家園的方向穩步前進。美好家園,是城與鄉的“雙向奔赴”,以“人文城產”融合驅動的城區繁榮興旺已步入快車道,以“人文村產”融合引領的鄉村全面振興也正式開始啟動。
華安鄉村怎么振興?
廖海軍指出,華安是1315平方公里的偏遠大縣,也是常住人口13.4萬的山區小縣,相對發達地區較高的人均資源配置,就注定了我們的鄉村振興要走一條發揮比較優勢、發展資源產業的道路。發展好不好,關鍵看領導,看組織振興這個“火頭車”強不強,以此為統領帶動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產業振興,在這個總體框架下,穩步推動人、文、村、產的有機融合,改變當下“有新房無新村、有新村無新業、有新業無新人”的現狀,讓鄉村振興向前邁出堅實步伐。
鄉村重塑是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工程。早在25年前習近平同志與華安黨政班子座談時,就曾強調基層的小城鎮建設“要量力而行地進行,符合群眾利益,讓人民滿意的去辦”“要堅持建新、改舊和整治相結合”的基本原則,并作出了“歷史上碰到建新改舊的機遇都會有個大發展”科學論斷,為我們更好的把握現階段的鄉村重塑工程的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如何看待鄉村重塑工程?
廖海軍強調,要順應民意,以辦實事贏得好的口碑。重塑工程是惠民工程、造福工程,滿足的是人們對美好生活的期盼,要以人民意愿為先,不搞平均主義、不搞一刀切,不要違背群眾意愿。要不等不靠,以好環境贏得好的發展。環境是“無形的手”,美的東西讓人心曠神怡,自然能吸引人氣、匯聚商氣和煙火氣。要乘勢而上,把家鄉扮倩,把朋友圈做大,把產業“金娃娃”抱回來。要系統推進,以大兵團作戰取得好的成效。“東一榔頭西一棒槌”干不成事,要打好配合戰,國企與部門、縣與鄉、鎮與村都要配合起來,一群人、一條心、一股勁、一個目標、一起干,推動破舊、建新和整治形成閉環、取得戰果。
華安的鄉村,既要有顏值,也要有產值,更要有氣質。以強村富民、塑形鑄魂為方向的鄉村重塑,旨在既有打造肌體之美又有靈魂之美的山區樣板,推動實現農村更富裕、生活更幸福、鄉村更美麗。
鄉村重塑的重點是什么?
廖海軍指出,要以“人才互融”保護和激發本土人才和外來人才活力。鄉村人才振興既要引才“引龍入海”,更需育才“放水養魚”,兩者不可偏廢,要突出感情留人、事業留人,真正讓人才來了不想走,走了還想來。要以“文化共鳴”調動情緒價值和人的活力。發揮文化養心志、育情操的作用,將當地特色的節慶文化、民族文化、茶文化、酒文化、仙文化挖掘出來,喚醒一代人的集體鄉愁和共同記憶,展現北溪人的熱情與好客。要以“空間適配”解決基礎設施改善和公共服務差距問題。堅持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相結合,把有限的資源用在“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地方,改善農村地區交通條件,推動優質教育、醫療、養老、托幼資源下沉,拉近城與鄉的時空距離、情感距離。要以“產業協同”拓寬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的轉化渠道。深化與云南白藥的合作和縣屬國企的改革,以工業化理念、產業化思維來謀劃經營發展現代農業,建立“縣、鄉、村、村民”四位一體的利益聯結機制,推動生態變生意、林農變股東、藥農變藥工,讓廣大村集體、村民都能共享改革發展的“大蛋糕”。
“十五五”規劃即將開啟,推動鄉村全面振興任重道遠、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正當其時。
鄉村重塑怎么干?
廖海軍要求,各級各有關部門要堅持求真務實,把好事辦好、辦到群眾心坎上。要發動群眾。避免政府大包大攬,激發群眾主體作用,依靠群眾力量辦好群眾自己的事。要切合實際。堅持因地制宜、循序漸進,不“攤大餅”、不“貪大求全”。要系統統籌。注重區域統籌和條塊結合,整合各方資源,握指成拳、抱團發展。要整體設計。健全頂層設計,形成全域統一的工作導則。要突出重點。優先支持條件適宜的區域進行集中連片打造,形成標桿示范。要分類分步。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茶則茶、宜果則果、宜藥則藥,因地制宜務實推進。要運營維護。引進國企市場化運作,從源頭上杜絕閑置現象。要加強考核。以實績論英雄,以獎代補,最大限度調動干部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要營造氛圍。加強正面宣傳和輿論引導,開門納諫、凝聚共識。
陳敏杰在工作部署中指出,要錨定新鄉土空間核心目標,靶向破解鄉村建設三大突出問題。通過系統性規劃設計,在保留鄉土肌理與鄉愁記憶的同時,完善現代生活服務設施,打造“鄉村有鄉味、生活無差別”的宜居宜業和美鄉村。要聚焦“拆改并舉、文旅融合”,攻堅拆改及空間活化硬任務。通過“拆改用”一體化模式,將騰退空間轉化為鄉村文化驛站、露營基地等新業態,實現“拆改一處、激活一片、帶動一業”。要突出重點、分類推進,深化鄉村重塑實施路徑。實施差異化推進策略,集中力量補齊短板,推動條件較好的特色鄉村“串點連線成片”,促進區域協同發展。要強化要素保障,以“機制創新”推動人居環境治理長效化。落實專項信貸與貼息貸機制,創新考評與村民參與機制,構建共建共治共享長效格局,確保鄉村“一直美、長期優”。
縣領導何素平、紀曙宏、蘭亞平、楊有泉、簡偉翔出席。會議以視頻會議形式召開,各鄉鎮分管領導、各村黨支部書記在鄉鎮分會場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