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縣高考本一上線人數718人、1人被清華大學預錄取,本科上線人數2183人,藝體類上線人數203人,上線率均創歷史新高;中考成績位居全市前列,2人位列全市前30名……惠安今年中高考成績喜人。
近年來,惠安縣立足“以縣為主”的辦學職責,不斷完善教育資源布局,加強師資隊伍建設,統籌城鄉教育發展,先后通過“義務教育發展初步均衡縣”和“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評估驗收,逐步探索出一條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新路徑,加快向省級教育強縣邁進。
統籌規劃 改善育人環境
立足新型城鎮化發展和人口變化趨勢,惠安縣把學校建設與全縣城鎮發展結合起來,合理規劃城鄉教育資源配置,每年確定一系列優化布局、提升辦學條件的建設項目,縮小辦學校際差距。
通過合并、調整、新建、改建、擴建等措施,進一步優化中小學布局。近年來,惠安縣重點做好縣城和城鄉接合部學校的布局調整和資源整合,增設惠安高級中學初中部,在城鄉接合部新辦城南二小、城南三小、惠東實小、溪南實小4所縣直實驗小學,同時撤并7所初中校、70所農村完小,義務教育資源得到較大優化整合與利用,促進了城鄉、區域、校際之間的均衡發展。
制訂方案、落實資金,按標準、按進度推進義務教育標準化學校建設并接受評估驗收。2012年新增34所學校、2013年新增42所學校、2014年新增9所學校通過標準化學校驗收。截至目前,全縣中小學全面完成標準化學校創建任務。在加大縣級投入的同時,積極調動鎮、村多方籌措社會資金,改善辦學條件,重點解決校園的硬化、運動場改造、塑膠跑道鋪設、電腦設備更新、教學儀器配備等標準化學校建設項目,累計投入近億元用于學校運動場所改造,學校面貌得到極大改觀。
創新機制 實現城鄉融合
隨著城鎮化進程的推進,人口向城市、城區涌入,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農村留守少年兒童增多,惠安縣切實提升管理服務水平,完善保障機制,抓好控輟保學工作,確保進城務工人員隨遷子女與當地學生享有同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權利,關注殘疾少年兒童入學問題,保障各類特殊群體都有平等入學機會。
大力推行“強校帶弱校”結對幫扶制度,開展新一輪縣直實驗小學與農村實驗小學結對幫扶活動,引導螺城中心小學與螺陽中心小學結對共建、開展農村薄弱學校委托管理試點;試點“小片區管理”模式,建立“惠安三中·惠安二中教育共同體”模式,進一步發揮縣城區域優質教育資源的輻射帶動作用。
實行城區優質學校和薄弱學校之間、城鎮學校與農村學校之間教師的合理流動;大力推動城鄉教師校際交流,組織優秀教師講學團到部分農村中小學“巡回講學”、“送教下鄉”,舉行“教學開放周”、“教學觀摩周”、“特級教師講座”,促進城鄉學校之間的教研合作和資源共享。近三年,從縣城學校派出317名教師到農村學校支教,選派173名農村骨干教師到縣城中小學交流鍛煉,公開選聘61位農村優秀教師到城區中小學任教。
加強管理 優化師資隊伍
近年來,惠安縣多措并舉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努力建設一支敬業奉獻、為人師表、業務精湛、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構筑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人才優勢。
采取“招聘、轉崗、調劑、支教、兼任、跟班、清理”等措施,配齊配足義務教育階段教師。2012年—2014年,招聘新教師393人,50多名初中教師“中下小”支教小學,學校與學校之間實行“走教”幫教。2015年招聘中小學教師155人,補充到教師緊缺學科、緊缺學校,進一步解決校際之間、學科結構不平衡問題。促進城鄉師資均衡,統一義務教育學校教師崗位結構比例,城鄉差距由原來的12.7%縮小到5%以內;對135名在農村學校任教滿25年已評未聘的農村教師給予直接聘任;各級各類評優評先活動近80%名額傾斜農村學校,各級各類教師培訓名額優先安排給農村學校。
與福建教育學院聯合舉辦中小學校長讀書班和校長論壇活動;舉辦初中校分管教學副校長和教務主任、學校黨支部書記省級培訓班;邀請省內外教育專家和名校長來惠安講學;先后組織小學校長赴江浙名校考察學習,初中校長到華東師大、東北師大進行封閉式培訓……惠安縣采取“請進來”和“走出去”相結合的方式,強化對師資隊伍的培訓教育。近年來,共組織參加各級各類校長培訓480多人次、各級骨干教師培訓1600多人次、縣級以上教師培訓13160人次,充分調動廣大教師的積極性,提高了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 (張鵬 肖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