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13日訊 “我被蜂蜇了,快不行了……”
這是一位61歲的母親,給兒子打的最后一通電話。
電話那頭,兒子心急如焚,可遠在廣東的他,只能打電話向在泉州洛江的姐姐求助。
前晚7點50分左右,兒子趕回了泉州。可沒想到,這竟是他和母親的最后一面。
老婦被蜂追倒在路邊這個位置
和母親的3通電話
這位61歲的母親叫黃玉華,泉州洛江河市鎮新告村人,她的家在山里頭。
黃玉華個頭不高,瘦瘦的不到100斤,但身體硬朗,能扛起200斤的擔子,沒事就常去山下放放牛,打理農田。
前天中午,她在廣州的兒子蘭英禮給她打了通電話。她告訴兒子,自己正在下山路上。這陣子野豬多,她要去田里裝4個稻草人,嚇嚇野豬。兒子勸她,天氣這么熱,就在家休息,別再忙活了。
到了中午12點10分左右,蘭英禮接到母親的來電,說她的手掌被馬蜂蜇了,說話時還算正常。蘭英禮讓母親趕緊回家處理。小時候,大家都有被馬蜂、蜜蜂蜇的經歷,用肥皂水洗一下,一般不會有大礙。
沒想到,過了不到3分鐘,母親又打來電話,但幾乎說不清話了,蘭英禮就聽到母親說,有一群蜂圍著她,她快不行了。隨后,電話那頭便沒了聲響。
蘭英禮急了,趕緊給大姐、二姐打電話。
背母狂奔500米
當時,大姐人在泉州市區,只好叫婆婆和親戚去幫忙。二姐蘭禮花穿著拖鞋,騎著電動車往山下開。
從蘭家下山,有一段沒有修水泥的土路,只容得下一輛小車經過,兩邊都是青蔥的樹木、野草。
在距離家四五百米的半山腰處,遠遠的,蘭禮花看到一個熟悉的身影,頓時愣住了。
母親穿著長衫長褲,瘦小的身子倒在路邊。為了驅趕馬蜂,她向山下滾,全身圍著密密麻麻的馬蜂。
蘭禮花顧不得怕,拉起母親,把母親扶上電動車。騎了一段,母親癱軟,蘭禮花干脆將電動車扔一邊,背起母親就跑。這時,兩個親戚來了,幫忙扶著母親,用手驅趕不斷追上來的馬蜂。三個人一路小跑,頭上和手上都被蜇了。
跑了約500米,有個村干部聞訊開車趕來,載著四人到了村里的診所。此時的黃玉華全身紅腫,只會喃喃地喊疼,醫生說要趕緊送醫院。
7小時后成訣別
前天下午1點半,黃玉華被送往泉州第一醫院城東分院。這時,也被馬蜂蜇傷的蘭禮花才昏厥過去。失去意識前,她還聽到母親喚她小名,說疼。
因體內白細胞比正常超過三四倍,炎癥偏高,兩個小時后,黃玉華帶著全身上百處蜇傷,被送到ICU。
前晚7點50分左右,距離和母親通話7個多小時之后,兒子蘭英禮從廣東趕到泉州。然而不久之后,黃玉華因被馬蜂蜇傷,導致兩次休克,醫治無效身亡。
昨天,哀樂和哭聲,打破了洛江河市鎮新告村的平靜。
兒子蘭英禮雙眼布滿血絲,“她最后一通電話打來,就說她被馬蜂蜇了,可能要不行了。”蘭英禮傷心地說著,沒想到,這竟是他和母親的最后一面。
【防蜂指南】
九月蜂類性情兇暴 盡量避開勿招惹
泉州師范學院化學與生命科學學院孫亮先教授對蜂類頗有研究,他看了記者所拍的圖片確認,黃玉華確實是被馬蜂所蜇。他介紹,如果在室外被馬蜂攻擊,最好先用布包住頭部等重要部位,反向逃跑或找個隱蔽處躲起來,例如草叢等,因為蜂是群居動物,一咬人會釋放警戒激素,吸引同伴出來,躲在草叢里,能對蜂群的飛翔造成障礙。另外,蜂類最怕火和煙,如果條件允許,趕去救援的人,可以攜帶點把火驅趕馬蜂,用稻草或者一大把平時燒的香都可以。
此外,孫教授也表示,會被蜂群攻,肯定是碰到了蜂巢。9月入秋,蜂類要儲存食物過冬,可這個季節花蟲少,要覓食的蜂類性情會更兇暴,村民如果遇到蜂類,盡量避開,不要招惹它們。
泉州市120急救中心醫生提醒,被馬蜂蜇傷后,因其毒針內含有溶血毒素和神經毒素,輕則腫痛,嚴重的可能會發生過敏性休克,出現溶血現象,累及心臟、腎臟等重要器官,危及生命。如被蜂蜇,首先檢查有無皮膚內的毒刺,發現毒刺應拔除,用肥皂水沖洗傷口,但毒素會隨著血液擴散全身,最好還是立即就醫。(海都記者 陳瑩鈺 黃謹 文/圖)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將海絲底色融入全球文化版圖2025-06-03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