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頭鷹狀古瓷標本
年代:初判為商周時期 將做進一步檢測
海都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國內發現的年代最早的古窯址為浙江湖州瓢山窯址,時代可追溯至夏晚期,苦寨坑窯址的年代是否能改寫記錄?
專家們經過比照夏商周其他窯址標本,從標本紋飾、紋飾組合、制作手法等方面初步判定,苦寨坑窯址的年代為商晚期到西周早期,但也有專家持不同意見。
對此,泉州市博物館館長陳建中表示,此次發現填補了中國原始瓷考古的不少空白,這一點獲得了與會專家的高度肯定;下一步,考古隊將對窯床底部含碳粒較多的土壤進行取樣并送往專業機構進行碳14測定,同時結合熱釋光、標本成分、燒成溫度檢測等,進一步測出該窯址的具體年代。
保護:將申請“國保” 建陶瓷博物館
昨日的研討會上,專家們一致建議對周邊地區進行系統調查,進一步加大研究力度,并對已揭露的遺跡采取保護。中國古陶瓷學會會長、北京故宮博物院研究院專家王莉英表示,苦寨坑窯址完全具備申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的要素。
海都記者從永春縣政府了解到,苦寨坑窯址申請“省保”、“國保”的工作已經啟動,接下來,他們將盡快啟動保護方案并請專家認證后實施。而泉州考古隊也透露,在苦寨坑窯址進行考古發掘的同時,還在周邊的山坡進行局部調查與勘探,新發現多處同時期的遺址,如果進一步發掘,或可能發現更早窯址。
苦寨坑窯址所在的介福鄉,是永春縣陶瓷之鄉,目前人口近萬,擁有大小瓷企近百家,昨日記者于研討會獲悉,為了發揚介福制瓷文化,當地一家企業將出資建介福陶瓷博物館,推介永春陶瓷文化。(海都記者 陳紫玄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