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春達埔一炷香 沉醉香海三百年
篾香曬在田間,猶如色彩斑瀾的地毯
制作篾香的過程,粉塵飛舞,村民們戴上防塵面具
海都網-海峽都市報訊 在永春達埔鎮鄉村里,幾乎家家戶戶都曬篾香。這周,天氣放晴,各色的篾香把達埔田間地里扮成美麗的地毯,高低的梯田,又像多彩的海浪。村民們在田間忙碌穿梭,把一疊疊篾香鋪上木架,猶如彈奏彩色的琴弦。
達埔鎮的篾香小作坊,大多是簡易搭蓋?;璋档男∥堇?,十來個村民正抓著大把的竹篾,先用楠材等制成的粘頭做粘香打底,再整把在清水中浸濕,然后沾上木粉,放入機器里搖勻,曬干后,還得給香腳染上紅色。
沾木粉時,粉塵飛揚,彌漫了小屋,村民的青絲瞬間被染成白發,衣服上也五彩斑斕,一個個看上去都如同阿凡達一般。剛來的人老是被嗆得不停地咳嗽,做久的村民,慢慢習慣了,也就沒了感覺。
38歲的達埔鎮達德村村民葉清泉,做香已近20年。他說,這活得靠天吃飯,碰上大晴天,就沒日沒夜地趕。
凌晨1點,很多小作坊都亮起了燈,睡眼惺忪的葉清泉已開始忙碌,“干這種活就是這樣,天沒亮,雞未啼,就要起床”。太陽出來后,作坊里又悶又熱,有的人就光著膀子,還有的干脆只穿了條褲衩。做滿了一擔香,他們就氣喘吁吁地挑到田間。
“永春的香,達埔最出名,達埔又以漢口的香最好?!?0歲的漢口村民洪永祝說,漢口人的制香工藝,是古代阿拉伯人傳下來的。漢口村有蒲姓少數民族,他們族譜里記載,制香是古代阿拉伯人所擅長,宋元時期,曾任泉州市舶司提舉的阿拉伯人蒲壽庚,家族就世代經營香料。直至明末清初年間,蒲氏移居達埔鎮漢口村后,也帶來了篾香的制作工藝。后來,篾香制作工藝成為漢口村,乃至達埔的特色工藝,迄今有300多年。
在洪永??磥?,上好的篾香,色彩上要細膩又要有一定的光澤度,香應以自然的中藥清為最佳。每日清晨,洪永祝都會點上一炷香,然后,整個房間都沉醉在香海之中。(本網記者 林繼學/文 謝明飛/圖)
已有0人發表了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