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第4號臺風“丹娜絲”于今天零點前后在臺灣嘉義縣沿海登陸,登陸時由強臺風級減弱為臺風級(40米/秒)。今天上午11點,其中心位于浙江溫嶺偏南方約255公里的海面上,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0級(25米/秒,強熱帶風暴)。預計“丹娜絲”將以每小時10-15公里的速度向北偏東方向移動,強度緩慢減弱。
今天上午8點,根據市氣象臺發布的臺風預警解除報告,我市結束防臺風應急響應。
從地圖上看,我市處于“丹娜絲”的外圍環流內,城市上空好似罩著一個“鍋蓋”,熱量捂在其中,氣溫不降反升。今天是小暑節氣,“丹娜絲”給我市帶來的暑氣也非常應景。今起三天,我市最高氣溫將升至36℃左右。
今天起至9日,我市天氣整體以多云到陰天為主,午后或有雷陣雨,局部大到暴雨。9日起,受“丹娜絲”殘余環流影響,全市可能有中到大雨。大家要及時關注天氣變化,做好防范。
分析
這個“丹娜絲” 不走尋常路
從歷史上看,直接在臺灣島西部沿海登陸的臺風并不多,1949年至2023年,登陸臺灣島東部花蓮、臺東和宜蘭的臺風最多,其中僅花蓮就有44次,和“丹娜絲”一樣登陸嘉義的僅14次。
這是為什么呢?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災害天氣國家重點實驗室高級工程師趙大軍介紹,和產自西北太平洋的臺風相比,“丹娜絲”作為南海生成的臺風,有自己的特點。南海臺風與西北太平洋臺風在生成原理和定級標準上都是一致的,但由于南海海域空間狹窄,“幼年”時期的南海臺風不能充分汲取洋面的水汽、能量,導致它們個頭弱小、外形松散。不過,看似“平平無奇”的南海臺風,更容易被周圍因素影響,常常到處打轉,路徑預報至今仍是難點。此次“丹娜絲”走的也不是尋常路,連續兩次90度大轉彎,這和副熱帶高壓位置的變化不無關系。
鏈接
廈門天空成絢爛畫卷
昨天傍晚,廈門的朋友圈就被美麗的紅色晚霞刷屏,海邊天空變成了一片絢爛的畫卷,粉色和紅色的晚霞布滿天際,引得游人紛紛拍照留念,直呼:“臺風天前的廈門絕美。”
臺風前的天空為何炫彩繽紛?氣象專家解釋,這是由于臺風帶來的高濕度會使空氣中水汽含量增加,這些水汽分子和懸浮顆粒物例如灰塵、水滴等,會散射和折射太陽光。當太陽光穿過大氣層時,波長較短的藍光和紫光容易被散射掉,而波長較長的紅光和橙光更容易穿透大氣層,從而形成美輪美奐的晚霞或火燒云現象。
廈門天氣
7月7日(星期一)
27℃—36℃
多云
西南風2級
7月8日(星期二)
27℃—36℃
小雨
北風1級
7月9日(星期三)
25℃—33℃
中雨
北風1級
(廈門晚報記者 蘭云絲 通訊員 林敏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