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7月1日上午8時在北京天安門廣場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發表重要講話。習近平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持續奮斗,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在中華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會,歷史性地解決了絕對貧困問題,正在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這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人民的偉大光榮!這是中國共產黨的偉大光榮!河南省廣大師生通過各種方式觀看了大會盛況。慶祝大會在河南省教育系統中引發強烈反響,大家紛紛表示,大會的召開鼓舞人心,令人振奮。
河南省教育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刁玉華表示,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發表了重要講話,代表黨和人民莊嚴宣告,我們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正意氣風發向著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邁進。聆聽習近平總書記講話后,我心潮澎湃、熱血沸騰。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堅持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教育是國策,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是面向未來的事業。一百年來,在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歷程中,我們黨始終高度重視教育,推動教育事業取得了巨大成就。進入“強起來”的歷史發展新階段,教育已經被推向決定歷史進程的關鍵位置。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要牢記領袖囑托,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使命,堅持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教育引導廣大青少年聽黨話、感黨恩、跟黨走;我們要錨定教育強省目標,全面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加快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奮力譜寫新時代中原教育更加出彩的絢麗篇章。
河南省教育廳思政處處長陳凱表示,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高瞻遠矚、立意深遠、振奮人心、金句連連,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初心使命再宣誓的鏗鏘誓言、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繼往開來再出發的號召、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定力和底氣、這是中國共產黨人的信心和決心。“未來屬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人滿懷信心并殷殷寄語、殷切期盼。我們要結合建黨百年、黨史學習教育,推動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大思政課我們要善用之”的重要指示精神,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弘揚光榮傳統、賡續紅色血脈、傳承紅色基因、擔當時代使命,用青春書寫新時代的精彩華章,把青春奮斗融入黨和人民事業,努力成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引導廣大青年大學生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永遠與黨同心、與黨同行,不負時代、不負韶華,不負黨和人民的殷切期望!
河南省教育廳發展規劃處副處長楊冰表示,今天,我懷著激動的心情觀看了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習近平總書記帶我們重溫了黨從誕生的星星之火到現在的燎原之勢,從石庫門到天安門、從興業路到復興路,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再到強起來的光輝歷程。我切身感受到了黨百年的風雨歷程、百年的滄桑巨變。以史為鑒,開創未來,身為一名教育人,站在新的起點上,在新的趕考路上,需要更加堅守教育報國之初心,牢記教育必須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服務、為人民服務的使命,堅守為黨育人、為國育才,努力跑好歷史交給我們的接力棒,在中華民族復興的偉業中為黨和人民建功立業。
鄭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楚惠東表示,今天,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的偉大時刻,鄭州市教育系統集中收聽收看大會直播,聆聽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心情激動,精神振奮,在新的偉大征程上,鄭州市教育系統將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高質量建設鄭州美好教育,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開封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婁和彥表示,作為一名人民的公仆,我們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我們的初心和使命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的初心使命更是為黨育人,為國育才。我們要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精神,胸懷“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堅定之心,忠于黨的教育事業,始終保持思想上的堅定、政治上的清醒、行動上的一致,堅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導不動搖,堅持政治立場和政治方向不動搖,要以時代為己任,把實現自身人生追求同黨的事業、國家富強緊密聯系在一起,勿忘昨天的苦難輝煌,無愧今天的使命擔當,不負明天的偉大夢想,為實現開封教育體育事業高質量發展、實現另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凝聚力量!
平頂山市教體局黨組書記、局長邱紅標表示,在100 年波瀾壯闊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共產黨緊緊依靠人民,跨過一道又一道溝坎,取得一個又一個勝利,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百年恰是風華正茂,我們將繼續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以史為鑒,開創未來。按照黨中央號召,牢記初心使命,堅定理想信念,踐行黨的宗旨,繼續為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努力,努力為黨和人民爭取更大光榮。持續完善和加強黨對教育工作的全面領導,按照省教育廳決策部署,狠抓教育質量提升,破解堵點難題,有效銜接鄉村振興。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優化教育發展環境,推動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