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由西方國家高中教育觀念決定
西方國家的高中,鼓勵學生自立自強,一般是年滿16周歲的學生在征得學校的和父母親的同意下,就開始兼職工作了,自己掙部分學費,而且老師和學校也鼓勵這么做。那么小留學生到了外國高中之后,逐漸受到老師和同學的感染,也開始變得越來越自立,自強。即使遇到一些不適應或是不習慣等生活問題,也不愿意通過父母來解決這些問題。相反,他們希望和其他西方同齡人一樣,自己來面對和解決這些問題,增強鍛煉自己和盡快適應環境的機會。再加上很多家長英文溝通能力差,跟外國學校和老師溝通不暢,還不如學生本人,因此一些小留學生覺得家長只能幫倒忙,不起任何作用。這也是很多陪讀的家長跟自己的孩子反而分歧越來越大,覺得孩子越來越不聽話了,陪讀反而造成新的家庭矛盾。
4、 由家庭經濟狀況以及父母親工作情況決定
凡是選擇去外國讀高中的學生家庭,大部分家庭經濟狀況都不錯,否則也不會花費幾十萬人民幣送孩子出去。這樣的家庭,在中國算是中高收入家庭,父母會有收入不菲的工作,而且有很高的社會地位和管理職位等。這樣的情況下,父母工作繁忙,也就很難保證有很長的時間去陪讀了。如果是雙職工家庭,還得考慮到一方辭職的問題,減少了家庭的收入。如果母親是家庭婦女,還好一些,讓母親出國跟孩子一起生活,父親在中國掙錢,但是長期分離,就怕夫妻感情轉淡,導致夫妻不睦。另外正處于青春期的孩子,叛逆心理強,也抗拒大人的管教,甚至覺得大人嘮叨。因此,孩子主觀上來講,也不愿意家長陪讀。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