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發展部兒童青年家庭部
隸屬于社會發展部的兒童、青年和家庭部的工作是保證兒童和青少年健康快樂地成長。在過去的一年當中,青年和家庭部接手了14多萬起有關虐待青少年的報案。其中有5千多名青少年的監護權被移交該部門保管,毛利族裔人數最多,達到了6成,亞裔只占當中的1成左右。
華裔社工Grace表示,很多人常常以為,只有看到小孩被暴力虐待,才可以報警。其實,我們說的虐待,還包括情感上的虐待,比如說冷暴力、心理上的虐待,比如用粗暴的語言責罵小孩、性虐待、家長照看疏忽、以及小孩做了大人才應該做的事情,這些都屬于虐待的一種。“在東方人的傳統理解當中,一個小孩子四五歲,開始承擔起一個家的半邊天,做飯洗衣服負責照顧生病的家人,是道德楷模的典型。但是在新西蘭,這樣的做法其實是違法的。雖然我們鼓勵孩子適當承擔家務勞動,但如果要承擔起一個家的家務,進而影響到他們的教育,心理健康和社會活動的話,那顯然就是違反法律了。”她說。
Grace說:“一般如果遇到有虐待孩子的情況,我們都會跟父母第一時間進行溝通,如果他們愿意配合,我們會給他們提供一些指導,讓他們去參與所在社區組織的家長指導課。這些社區組織會派出專門的社工,來幫助和指導這些家長,從而保證他們不再有虐待行為。 一般的家長都比較配合,如果有非常不配合,我們還需要孩子的其他親屬或學校進行進一步的溝通,情節嚴重的就必須要上訴到法院了。”
告誡
有的中國人看到洋人小朋友可愛,往往會想著去摸摸人家頭,或者去抱抱人家。但是未經家長的允許,去觸碰小朋友的頭或者身體,在新西蘭是很忌諱的。
再有,一些中國人在跟小朋友聊天的時候,往往喜歡對小朋友說。“你媽媽不要你了,跟我走吧。”這類的話,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也是不利的。尤其是登門拜訪親友的時候,要注意自己在孩子面前的言行舉止。
華人家長們要及時地與幼兒園,學校和醫院保持溝通,讓學校老師了解自己的家庭和文化背景,并不斷地學習新西蘭的人文社會和法律知識。如果依然保持以前的教育小孩的思想,例如“不打不成器”、“棍棒底下出孝子”之類的觀念,在新西蘭家長很有可能因此面臨非常嚴重的后果。
要知道,新西蘭社會整體對于虐待小孩是非常嚴肅認真對待的。有時候,即使是胎記,都有可能會被老師問長問短,因為洋人小孩很少有胎記,所以很多人不知道胎記這個東西。所以,有效地與學校和社區保持溝通,出現問題時,及時尋求有關部門的幫助和咨詢,是非常重要的。
后續
事情發生至今已經兩周,丁先生和太太還沒能見大兒子一面。丁太太表示,現在只想要孩子回家,大兒子內心里肯定是想回來的,就是擔心媽媽會不會罵我,爸爸會不會再兇我,肯定不知道我們已經急瘋了。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