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武之三赴日內瓦爭取楊振寧
1962年夏,因為同樣的原因,楊武之夫婦得以第三次赴日內瓦,與兒子楊振寧一家團聚。彼時之中國正處于“大躍進”之遺患和三年自然災害的影響之中,物資奇缺,市場蕭條,人民生活日艱,楊武之夫婦對比日內瓦的市場和人民生活,自感差距豈止是天壤之別!在此情況下,楊武之內心的矛盾和糾結可想而知。他回國后對孩子們說:“你母親反對你大哥二哥他們回到中國來,說回來不但得不到諾貝爾獎,而且還會受到沖擊,我心里想你母親說的是對的,但我沒有直接說出來,我寫信給周總理時,說到一是勸你大哥他們一定不能去臺灣,這一點看來可以做到,二是勸你大哥他們在時機成熟時回國來,現在看只能說是時機不成熟吧,這一點恐怕是做不到了,我覺得內疚。”
楊武之的勸說工作愈發艱難,父子沖突難以避免。1973年5月12日,楊武之先生去世。在5月15日的追悼會上,楊振寧在講辭中對1962年與父親的沖突有著細致的描述和深刻的印象,他說:
1962年父親、母親和我在日內瓦會面,父親向我介紹了許多新中國的建設和新中國的思想。他的話許多地方我能了解,也有許多地方我不能了解,這樣,就產生了多次的辯論。有一晚我們辯論了好久,最后我說:“您現在所說的和您幾十年以前所教我的不一樣。”他說:“你怎么還沒有了解,我正是要告訴你,今天我們要否定許多我從前以為是對的,而實際是錯的價值標準。”這一句話給了我很深刻的印象。
1997年底,在《父親和我》的文章里,楊振寧再次細致描寫了在回國問題上發生的家庭沖突:
和父親、母親在日內瓦三次見面,對我影響極大。……記得1962年我們住在Route de Florissant,有一個晚上,父親說新中國使中國人站起來了:從前不會做一根針,今天可以制造汽車和飛機(那時還沒有制成原子彈,父親也不知道中國已在研制原子彈)。從前常常有水災旱災,動輒死去幾百萬人,今天完全沒有了。從前文盲遍野,今天至少城市里面所有小孩都能上學。從前……今天……正說得高興,母親打斷了他的話說“你不要專講這些。我摸黑起來去買豆腐,站排站了三個鐘頭,還只能買到兩塊不整齊的,有什么好?”父親很生氣,說她專門扯他的后腿,給兒子錯誤的印象,氣得走進臥室,“砰”的一聲關上了門。我知道他們二位的話都有道理,而且二者并不矛盾:國家的誕生好比嬰兒的誕生,只是會有更多的困難,會有更大的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