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來,我最大的體會就是要堅持做一件事情,認準了就走下去。”27日,浙江省功勛教師張天孝在2016中國杭州名師名校長論壇小學數學峰會暨功勛教師張天孝從教60年思想研討會上如是說。
日前,《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正式公布,小學數學核心素養探討如火如荼。今年恰逢張天孝從教60周年,中國教育報刊社人民教育家研究院聯合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邀請中國教育界的名師、專家到杭州來共同探討小學數學核心素養,并回顧功勛教師張天孝60年的事跡。會上,杭州市上城區教育局授予張天孝首個“上城教育終身成就獎”,并宣布設立張天孝數學教育博物館。
張天孝是浙江省功勛教師、特級教師,被聘為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特邀研究員,是教育部首批“國培”計劃專家。他出版專著200余本,編寫5套國家級教材共13個版本。
張天孝編寫的每一本教材都是自己從第一個字寫到最后一個字。他的學生幫他整理教材手稿時做了大致估算,這13個版本教材,每一本約96萬字,光編教材他已經寫出4億4千928萬字。這么多字假如讓一個人去抄寫,如果每分鐘寫60個字,365天不休息,都要至少28年才能抄寫一遍。
張天孝表示,他最大的特點就是從小就有一股倔勁,堅持做別人沒有做過的事情。他在編寫教材前都會先在課堂中進行實驗,“實驗初期時常會感到不被認同的孤獨,但就是要堅持,不能隨大流。因為創新就是很孤獨的。”張天孝說。
張天孝不僅自己埋頭編寫教材,還“桃李滿天下”。張天孝曾免費將他之前所有的材料提供給十幾位有需要的老師和教研員。整整半年時間,張天孝提供他們吃、住,還每天給他們講課。他的學生,浙江省小學數學教研員斯苗兒說:“在張老師事業成功的背后,我們看到的是他那顆善心。我想這大概就是我們看到張先生一直堅持做研究,一直有毅力的原因,因為他要做善事,要讓我們全省的所有老師能夠獲益。”
如今已經近80歲高齡的張天孝,每天還堅持工作12個小時,他正在編寫一套新的教材。他說:“要讓孩子喜歡上數學,不再懼怕數學,關鍵是設計一套適合學生學習的材料。不用老師教,老師的作用是在學生看不懂教材的時候點撥一下。”
張天孝老師屬牛,正好他在做學問時展現出的如“黃牛”般倔強又腳踏實的精神,也是這個時代最寶貴的工匠精神。(方堃牛妍)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注冊
于詩詞盛宴中看見書香霞浦2024-05-28
閩南網推出專題報道,以圖、文、視頻等形式,展現泉州在補齊養老事業短板,提升養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