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節(jié)儉,堅持助學(xué),
他們給子女留下了最好的精神財富
張藝梅對記者說,她最驕傲的,不僅僅是父母之間的恩愛,而是父親給他們這一代留下來的精神財富。
馮明很有愛心,平日里,做人也非常低調(diào)。退休前,他是當?shù)孛裾值母刹?,張萍則是一名小學(xué)老師。夫妻倆都是節(jié)儉的人,家里的東西不到用不了絕對不會扔掉,但他們會把存下來的錢留給需要幫助的人。
張藝梅說,馮明很喜歡看報紙,經(jīng)常會收集一些貧困孩子的信息,然后點對點進行聯(lián)系。之后,他會定期匯錢,用來幫助他們完成學(xué)業(yè)。而在外面,馮明從來不對人說這些。
其實,就在馮明去世后的一個星期,張萍還囑咐女兒給居委會送去4000元錢。張萍覺得,就算丈夫已經(jīng)不在,還是要幫他做這件事情。
如今,在父親的影響下,四個兒女都有了定期捐錢的習慣。雖然錢不多,但他們都覺得這件事應(yīng)該堅持下去。
馮明會寫詩,還寫著一手好字。13年前,張藝梅收集父親年輕時所寫的詩歌,并精心制作成一本小冊子。在這本小冊子上,記錄著馮明人生各個階段所寫的詩歌,其中既有對自己人生經(jīng)歷的感慨,也有下鄉(xiāng)勞動時對妻子的想念。而年紀大了以后,他也時常會寫一些對兒女的期盼的詩。
這一切,如今已成為這個寧波普通家庭一輩子的精神財富。